“精细化”营销已不是幻影


   
  Lance发现,中国移动已在实践客户细分战略,力图保住高价值客户。他认为 “这是中国企业向精细化营销迈进的一个缩影。”
   “假设你是一家电信公司的经理,前几年业务高速增长,但现在竞争加剧,你负责的一个新业务推广没有达到目标,该怎么办?”奥美集团亚太营销智囊机构Ogilvy Initiatives创始人Lance Blockley问记者。
   “这不是虚构的场景,而是今天许多中国企业主管面临的问题。”他强调。 
 
细分:匹配客户需求
    一家澳大利亚电信公司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管理层看好的移动数据业务,市场反应却未达到预期。于是请Lance做咨询,他认为问题出在客户细分不到位,没有根据客户来制订有针对性的策略。基于顾客对该业务的客观需求和主观态度,他们把市场分成了几块。
   “客户的需求各不相同,必须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A区顾客拥有高客观需求、低主观购买意向,是“动机缺乏型”,针对他们要强调新业务的作用,改变其对业务的认知,并且营造口碑传播,增加链式销售机会。
    B区客户拥有低需求,中低意向,是“盲目使用型”,不作为目标市场,以节省市场成本。
    C区客户是“平衡型”,其需求和态度比较一致,提供的业务既强调其对客户的价值,又注意消费者的感受。
    D区、E区已有较高主观接受度,是推广重点。D区是“理性消费型”,有一定需求,但需要理由说服,一个重点业务是“基于移动数据的工人管理”,突出其利益点:工人可以在现场收发数据,登录系统,远程访问地图、技术资源库,工厂可以减少文件用纸,提高速度,节约人力成本。
    E区顾客被称作“主动购买”,由于其很高的认同度,会主动尝试。但实际上,他们的客观需求不强。于是在这个区间专注于购买力强的企业客户,推广“无线办公室”概念,强调信息沟通的效率提升。
   “经过有针对性的策略调整,在市场费用不变的同时,业务推广明显好转”。
     CMO 国际咨询总经理唐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市场细分也有深化的趋势,早期多依靠外在标准,如年龄、性别、地区等,能直观感知到细分市场。而竞争加剧后,细分需要建立在行为指标和内化指标上,对企业能力的要求提高了。
    “家电业、电信业、零售业,金融业都面临这种局面”。
 
要份额还是要利润?
      两年前,在移动梦网的会议上,一位市场经理对Lance说,现在做客户细分还为时尚早,因为中国的人口众多,发展新客户、抢占市场份额更重要。现在Lance发现,中国移动已在实践客户细分战略,力图保住高价值客户。
      “这是中国企业向精细化营销迈进的一个缩影。”Lance认为。在高速成长的市场中,企业不进行目标市场选择,也可以活得不错,但“所有客户都是好客户”会为未来埋下隐患,因为不同客户的价值贡献是不一样的。
     “在台湾,很多银行强调自己的发卡量,但这同卡的业务利润不相关”。由于信用卡不需缴纳年费,许多台湾人拥有好几张信用卡,但可能只有一张是活跃的。考虑到服务成本,不活跃的卡甚至给银行带来“负利润”。
     通过详尽的顾客分析,利用价值增长矩阵提出理想的顾客引导曲线。
     这样,银行可以建立“基于顾客价值的战略”,而营销和销售部门也清楚在哪些顾客身上多下功夫。 
 
□ Lance小档案
    Lance毕业于剑桥,拥有25年的营销管理经历,曾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为IBM、NOKIA、MasterCard、JP Mrogan、百事、联合利华等著名公司提供咨询。
    在接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真正实施精细化营销的企业才能在复杂的中国市场胜出”。他用最简单的话概括精细化营销的要点是“在市场中做出正确的决定”。要决定三个问题:谁是你的目标顾客?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给他们?要以怎样的方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