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仁和信景德镇陶瓷艺术展看山西艺术市场

  千年的窑火铸造了瓷都的千年辉煌,创造出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在太原日报社新闻大厦近日展出的仁和信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璀璨的世界。

  璀璨的世界

    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展厅,仁和信景德镇名瓷交流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参展的作者及其作品,代表了当代景德镇艺术陶瓷的较高水平。比如瓷雕艺术类,刘远长大师带来了10件作品,代表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精品,大部分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收藏。方文贤先生的釉下彩综合装饰艺术,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釉下彩装饰风格。杨曙华先生长期探索国画艺术与陶瓷工艺相结合的途径,把青花山水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王锡良、王恩怀联袂创作的十六大纪念瓷——“母亲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及收藏价值。国家用瓷办公室总工艺师方文贤先生专门为此次作品展准备了8件毛瓷,在山西首次与广大市民见面。刘远长先生创作的傅山像,张正海先生创作的景清釉瓷雕太原双塔,高峰先生创作的晋祠宋代侍女瓷雕,都得到众多行家的赞誉。

  良莠不齐的产品

    因为消费者对工艺美术品的需求非几年前可比,工艺陶瓷便有了市场需求基础,多种作坊便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良莠不齐,鱼目混杂,部分作坊专门从事一些低成本产品的制作,使本应求完美的工艺陶瓷变成了工艺简单、粗制滥造的产品。

  工艺陶瓷是一种集工艺美术与科技为一体的特殊产品,它涉及到从选泥、成型、装饰、施釉、烧成等多种工序和工艺,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是很难区分优劣的。一方面有广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是众多良莠不齐的产品,于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种广场式展销便应运而生,并在几年间席卷全国,近两年更是飘洋过海,展遍全世界。地摊式的展卖适应了人们追求便宜的心理,而这种贪便宜的心理又对低档工艺陶瓷的生产销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人们对陶瓷的逐步认识,这种低劣陶瓷渐渐地失去了市场。

  在艺术陶瓷的高端市场,近几年的各种展示逐渐多了起来,这对推广艺术陶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温不火的山西市场

    山西的艺术陶瓷市场的发展比全国许多地方要晚一些,从1997年有专卖店至今,经历了七年的风风雨雨,有的坚持下来,更多的遭到淘汰,而其中有品位的艺术陶瓷经营企业寥寥无几。可以这样说,山西的现代艺术陶瓷市场到现在仍是不温不火。其原因有经济方面的,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市场方面,这几年,景德镇的大批游商在全国各地包括山西进行的地毯式大展销,给正常的陶瓷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也造成了广大消费者观念的混乱,人们变得无所适从,许多人购买陶瓷时变得更加谨慎。

  当然,还有观念上的原因,现时山西人观念保守反映在艺术品收藏上,就是只认旧的,不认新的,总以为旧的艺术品更值,新的东西没价值。山西的收藏家大军并不弱,但对现代艺术品包括艺术陶瓷的收藏并没有投入更多的关注,这与国内许多地方形成鲜明的反差。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来说,山西人的观念变化受北京人的影响更大些。其实,几年前,北京的现代陶瓷艺术市场也并不成熟,收藏家也主要以旧瓷为主。但近几年来,北京的收藏家对现代艺术陶瓷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和关注,收藏现代艺术陶瓷已蔚然成风。反观山西市场,却仍然波澜不惊。这种现象已引起了众多艺术家及业内人士的关注和深思。很多人希望,这次陶瓷艺术展为推动山西的陶瓷艺术市场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因为,陶瓷艺术毕竟是祖国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