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在哪里?——解读千年瓷都的陶瓷产业

  10月18日至22日,来自英国、日本以及香港等70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家与陶瓷相关的公司参加了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但是,当很多人慕名而来的时候却发现,参会最积极的不是当地企业,很多精美的产品不是景德镇出产。这个曾创造了瓷器巅峰的城市,陶瓷产业不再是最重要的行业。

  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闻达于世的景德镇瓷正经历着产业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景德镇瓷更多的表现在艺术瓷或有限的领域范围内,这是值得让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千年瓷都的抉择

  景德镇,这个昔日瓷器圣地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我们这里卖的很多都是广东佛山、河北唐山和福建泉州的陶瓷,本地的反而很少。”在景德镇三大陶瓷集散地之一的中国陶瓷城,很多商铺老板对记者说。

  景德镇陶瓷产业的落后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在此次博览会上,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就曾说过:“景德镇陶瓷落后是不争的实事。”据了解,2004年景德镇陶瓷工业产值为20.5亿元,占该市GDP的15%左右,而广东潮州陶瓷业销售额却达到117亿元,山东淄博陶瓷工业总产值更是高达137亿元。

  “就行业结构而言,景德镇落后主要在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两大块,它们是拉动国内陶瓷产业高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因为能够带来大量产值,各地政府都会极力扶持,但景德镇却错失了最佳时期。”作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组成单位之一的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刘少平所长深表遗憾地说,“其实景德镇的日用陶瓷‘资本’很雄厚,却主动放弃了,艺术瓷反而得到发扬光大。”

  据了解,景德镇的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并非一直落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景德镇墙地砖行业老大的地位逐渐被佛山替代,日用陶瓷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被竞争对手赶上。此外,据业内人士介绍,景德镇有关企业曾把稀缺的资金投到江西高安市这样一个后起的建筑陶瓷基地,“这样像撒‘胡椒面’的投资错失很多发展机会,因为十年来景德镇陶瓷企业一直告贷无门,没有从银行借出一分钱”。

  当谈及为什么景德镇陶瓷行业地位从老大位子走下来时,在记者采访的众多人士中,都谈到十年前的那场令每个景德镇人难以忘记的企业改制。当时曾经显赫一时的景德镇十大瓷厂全部实施承包制而不是当时倡导的股份制。

  据一位曾参与企业改制的官员介绍:“当初设想能够激发企业活力,采取一刀切办法,反而大部分有规模的企业彻底瓦解,改制后,企业资金严重不足、配套不齐,很多企业不是好不容易拿到订单就是产能不足。尤其是近年红火的建筑陶瓷行业,景德镇几乎是溃不成军,仅有一家上规模的企业。”

  这场十年前的政策调整,促成了今天景德镇陶瓷产业最鲜明的特色——近5000多家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其中很大部分是以传统的手工作坊形式存在。

  “靠这些作坊是难以形成产业的,也得不到政府有力的支持,就更不要说与佛山、淄博以及泉州那样规模化、机械化的陶瓷产地竞争。”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董克勤说,“前几年,景德镇的外贸出口一直萎缩,反观国内其他诸如广西北流、福建德化等产区就是靠抓住出口大单崛起的。”

  在是否要继续做大做强景德镇的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问题上,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要加大投入,做大做强,最近几年景德镇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此,始于2004年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数个陶瓷工业园区相继落成;另外一种则是主张集中发展景德镇无人可及的艺术瓷,同时生产高附加值瓷器,应放弃那种高产量、高耗能、高消耗的“三高”与低效益、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

  艺术瓷能否帮助景德镇瓷恢复昔日的繁荣和辉煌?对于这个问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龚循明表示:“艺术瓷是陶瓷的品位和灵魂,正所谓‘乱世存黄金、盛世存古董’,现在国内艺术陶瓷市场规模日益增大,再加上景德镇艺术瓷无人可及的显赫地位,因此要坚持走高附加值、精品战略,而摒弃高耗能低效益的发展模式。”

  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院长陈雨前介绍说:“人才是景德镇最大的优势,其他地区的科研和创作人员半数以上都是从景德镇出去的。”

  据了解,全国惟一的国家级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景德镇还有省市级的研究机构5家,拥有陶瓷研究人员2000多人,占全国陶瓷科研人员的半数以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36名,景德镇就有12名。

  在这次博览会上,让人觉得遗憾的是众多中国高档名瓷还停留在大师艺术作品上,艺术品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用瓷,由此造成了产业品牌一直树立不起来,陶瓷行业内景德镇的中国名牌在几大厂区中最少。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人认为外界低估了景德镇陶瓷产值。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市场到底有多大呢?“艺术瓷的产值被严重低估了,因为它特殊的销售渠道,一般很难做到公开和透明。”一位业内人士说。据介绍,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该市领导人曾对此表示:“仅艺术瓷每年产值近20个亿,但利税仅仅2000万元。”

  瓷都企业“生存百态”

  在此次陶瓷博览会期间,会议主办人员介绍,景德镇市的陶瓷作坊最多时超过5000个,而景德镇原有的国营大瓷厂改制后,许多过去的名牌产品基本都退出了市场。此外,景德镇现在还有2家墙砖厂共三四条生产线在生产,日用陶瓷成规模和体系的也不超过5条,且产值超亿元仅有一家。

  这些生产线大部分都是原先国有企业的,原先的一个车间被瓜分成几个或十几个小厂。由此构成了景德镇陶瓷产业由四千多家作坊型小厂,五六家中等规模企业以及十来家外资企业的产业格局。

  据了解,在景德镇举办陶瓷博览会之际,在广东和山东淄博的陶瓷博览会同期开幕。当记者问及景德镇较之二者落后原因时,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广东欧神诺陶瓷公司董事长鲍杰军解释道:“现在的落后是横向的,缺乏一批大企业、强势品牌,但‘景德镇’就是金字招牌,它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号召力是无人可比的。”

  就当地企业规模而言,景德镇鹏飞建陶有限责任公司算是大企业,据该公司负责人欧阳诚凯介绍:“企业做大了,不缺技术也不缺市场,最缺的是资金。”

  站在博览会展厅里,环顾四面精美的产品,一位业内人士曾对记者介绍说:“由于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当地旗舰企业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50%的生产线设备闲置,5条生产线只开工了两条。”

  纵观整个陶瓷行业,近年随着市场竞争压力和品牌意识的增强,行业的品牌两级化趋势逐步加强,一大批知名品牌占据着中高端市场,成为顾客首选,尤以广东和福建企业;而更多的不知名企业不得不打“价格战”更有甚者沦为贴牌企业,赚取微薄差价,反观景德镇陶瓷行业大部分属于后者。

  江西玉风瓷厂负责人万秀英对此深有体会地说:“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型企业,产值也就是七八百万而已,我们时常也想把企业做大,但是资金仍是最大瓶颈,很多时候即使拿到订单也往往苦于产能不足,只能作罢。”

  除了资金问题,税收问题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障碍。记者发现景德镇的很多艺术家除了有工作室很多还有自己的工厂。据了解,在税收方面,若是个人工作室只要缴纳几个百分点的个人所得税,而一旦注册公司则往往是高达17%的利税,这其中的“猫腻”打消了很多雄厚资金的艺术家开公司、办厂子的念头。

  “我主张采取灵活的税收政策,‘放水养鱼’才能把当地雄厚的民间资本撬动起来。”龚循明还介绍说,当年一位领导刚调任景德镇时发现当地个人存款高的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但很少有人扩大再生产的,这就是为什么十多年了景德镇一直走滑坡路的重要原因”。

  此外,外资企业也是景德镇陶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台资企业居多。这些外资企业规模都不是很大,而且多是以欧美高端市场为主。

  既然景德镇的落后是横向的,那么依据现实条件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否依靠产业整合、培育规模企业,把数千家中小作坊这些散兵游勇配套成龙?

  “这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们不会去兼并其他企业。”欧阳诚凯进一步解释道,“因为很多企业无非就是几间房子几十个工人,这种兼并对于企业发展没有什么好处。”

  据了解,通过兼并或联合等形式使企业做大做强的模式至今还很难在景德镇兴起。龚循明对此介绍到:“由于投入小,产出也还可以,本地的小作坊其实生存一般都过得去,一年好的话几十万也是常事。另外,景德镇瓷自古就是不计成本的贡品、精品发展模式,作坊型生产是这个城市的惯性。”

  每一个到过景德镇的人都会对当地有如此多的作坊感到吃惊,在一次交流会上有人提出景德镇陶瓷产业能否像浙江乐清低压电器或温州打火机那样使作坊配套成龙组建大型联合企业时,“没有领头的,也许要过几年”,“他们的行业协会比我们强”等等各种回答,从这些中小企业当家人的言谈和举止中无不透露出那种对将来企业做大做强的不知所措。

  无序竞争:景德镇的痛

  在景德镇国贸广场,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陶瓷商铺,据当地人介绍,这个市场很多业主都会不定期地到外地展销景德镇瓷器,由于展销获利较多,各种各样的人都参加到这种全国各地的展销会,有农民,下岗工人还有一些私营业主等等。

  “现在市场越来越难做了,因为展销会做得太多太滥了,还经常弄出不少麻烦。”沿街商铺一位姓李的老板对记者说。此外,前几年这些展销大军转战海外,由于各种原因,政府曾一度以“代管”护照等手段限制海外展销。

  究其原因,因为当地有数千家小作坊,景德镇陶瓷产品不仅陷入了恶性的价格战,“景德镇”这个品牌也逐渐被滥用。

  “这种无序竞争对于景德镇而言是毁灭性的!”景德镇陶瓷商会副秘书长伍模科说,为了能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以前在旅游局工作的伍模科解释道:“1996年之前,这些外国游客一见到景德镇瓷器就会伸出大拇指,‘Beautiful!Beautiful!’,‘这是艺术!’,2000年以后由于海外一些不规范的展销泛滥成灾,则变成了‘艺术不过如此!’,回想起来这多么令人可怕!”

  其实在北京这种景德镇陶瓷展销会也是隔三差五都会有一场,身为商会负责人的伍模科对记者介绍说,在北京的景德镇瓷器展销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每年由景德镇市政府举办一些正规的陶瓷展。这些展品质量、产地有保证,严控随意打折现象;一种是由北京主办商到景德镇当地直接引进商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产品质量以及价格的合理;第三种是由一些来自南方的“会头”组织的,货源更多来自于手工作坊,这样的展会无法保证陶瓷的质量和产地来源。这种展销会一般会在居民区或是露天摆放,瓷器价格比较混乱,往往是“虎头蛇尾”,买后经常有上当受骗的感受。此外,很多瓷器不是景德镇的,而是用价格低廉、工艺简单的广东佛山瓷和潮州瓷来仿制的。

  除了展销会泛滥,景德镇产品被仿制假冒也是常见现象,这打击了很多企业开发新品的积极性。据了解,当江西玉风瓷厂的茶杯开始走俏市场时,各种各样的假冒产品便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叫王风,玉凤;你卖5元,他只卖2元,甚至1元。

  “当时估算在全国市场上仿制‘玉风’杯的,最多时有50多家,绝大多数是景德镇的。”万秀英很是无奈地说,“没过半年产品就滞销了。”

  无序竞争带来的更多的是内耗,据了解,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品牌意识和名牌数量落后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在今年年初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公布的日用陶瓷等8大类68个“中国品牌”中景德镇仅有“红叶”获此殊荣。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重要途径就是拥有强势品牌

  “‘景德镇’就像千年老字号,需要保护和运作而不是闲置、埋没了。”龚循明介绍说。据了解,“景德镇”商标已经被景德镇陶瓷协会注册了,但至今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

  据了解,广东佛山陶瓷业已启动了区域品牌保护,反观景德镇陶瓷行业还没有搞明白什么是企业品牌的时候,就更不要说什么地域性、整体性的品牌保护了。对此伍模科评价说:“不能因为落后一步,而要步步落后,政府因该承担起‘景德镇’这个千年老字号的保护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