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时下,瓷都景德镇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陶瓷博览会,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博物馆盛装迎接中外宾客参观,用另一种方式传播陶瓷文化。在这个博物馆的群体中,一种新面孔引人注目:非国有博物馆,即私立博物馆。
从景德镇市第一家综合性私立博物馆的注册成立,到首家私立陶瓷专业性博物馆出现,以及由政府挂牌成立的三家私立陶瓷艺术馆(暂还不计算尚未注册的“地下”博物馆),私立博物馆在景德镇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呈现出蓬勃兴起的趋势,填补了国有博物馆在抢救和展示民间文物方面的不足。
在法律为私立博物馆的兴起开出绿灯后,其自身的生存危机又拉响了红色警报。从媒体已经报道的消息来看,景德镇的个案绝不是偶然,在江西省乃至中国都是一种普遍现象。
投资千万建景市首家私立陶瓷博物馆
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前夕,54岁的孔发龙,照例去看了存放在其博物馆内的陶瓷,他说:“终于圆了我多年来的一个心愿!”2006年7月23日,由孔发龙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注册的景德镇首家私立陶瓷博物馆落成。
坐落在景德镇市浮梁古县衙景区内的这家博物馆,其镇店之宝是广为传播的毛泽东主席用瓷“7501”,它是奠定孔发龙在收藏界拥有一席之地的因素。用7年左右的时间,他足迹遍布景德镇、上海、南京等地,收购主席用瓷800余件,市场价格由收购时的5~10元不等一直飙升至2万~3万元/件。
“以前那些名家都不看好这些近代陶瓷,我的妻子与家人也极力反对,很多人都说我傻。”孔发龙笑笑说,“现在好多人见到都说‘你现在的身价不得了’。”经历外人对其评价冰火两重天的孔发龙说,曾经有一个外商出价3000万元要全部买走这些“7501”瓷器,但被他拒绝了。
孔发龙的发迹缘于他早年从事的运输行当,只不过当年的企业车队队长已经变身为身价不菲的收藏家、董事长,小货轮车取而代之的是高级轿车。
1987年,利用工资购买陶瓷摸出收藏门道的孔发龙从企业辞职,也就在那一年正式踏入收藏界。
孔发龙说,因为他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亲属关系,常出入于戴荣华工作的研究所。而戴荣华正是当时参与手工绘画“7501”毛泽东主席生活用瓷的顶级大师,孔发龙有幸耳闻了轻工业部陶研所为主席专门制作了一批瓷器之事。当他看到精美的样品后,就动了收购的心。
突然,孔发龙得到一个消息,留在景德镇的“主席用瓷”在“文化大革命”后,以福利的名义分发到了一些企业职工的手中。孔发龙立即逐家逐户寻访,使其成为景德镇拥有主席用瓷数量最多的收藏家。
坚持“不赶俏市,不丢闲市”的收藏之路,孔发龙收藏了大量清代以后、民国年间的陶瓷文物。在深圳,他结识了许多东亚南国家的收藏家,使他萌发了创办私立博物馆的念头。
2006年1月1日出台的《博物馆管理办法》为私立博物馆的设立扫清了障碍,新的《博物馆管理办法》较之旧的《博物馆管理条例》首次增加了允许设立私立博物馆的条文:国家扶持和发展博物馆事业,鼓励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在满足了设立私立博物馆的6个限制条件后,孔发龙的申请获得通过。
至此,孔发龙获得了景德镇首张陶瓷专业性私立博物馆“准生证”,设立博物馆由“地下”转为阳光操作也就此在这座城市拉开了序幕。
首批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正式诞生
在景德镇市政府网站,用中、英、法、韩、日五种文字对陶瓷名家博物馆进行了详尽的介绍。7月12日,景德镇市政府分别向周国祯、刘远长、李菊生3位陶瓷名家授予了统一制作的牌匾,首批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正式诞生。
按照《博物馆管理办法》对博物馆的定义:它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向公众展示,为他们提供受教育和欣赏的机会。景德镇挂牌成立的陶瓷个人艺术馆亦是博物馆的一个种类。
本报记者从景德镇市政府办公室获得一份以市政府红头文件下发的《景德镇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设立个人艺术馆自行出资,具有50万元资金来源证明、必须具备200平方米馆舍使用权等苛刻条件。
来自景德镇市文物主管部门的消息,申请设立个人艺术馆的陶瓷名家必须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陶瓷美术专业正教授职称、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享受省级以上政府津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或具有较高陶瓷艺术成就和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名家。周国祯、刘远长、李菊生三人均符合上述条件,且在业内具有极高的声望。
景德镇市市长李放说,设立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可与市内已有的各专业博物馆共同构成完整的博物馆体系,充分展示中华璀璨的陶瓷文化。
据悉,景德镇还将陆续推出50座名家艺术馆。
景德镇陶瓷馆馆长宁勤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私立博物馆的兴起是一种趋势,利用社会出资,既可以节省政府财政公共事业的支出,也可以弥补国有博物馆在抢救保护和展示民间文物的不足。
“私立博物馆的发展对国有博物馆不会有什么影响,只有利没有弊。”宁勤征说,发达国家每5万人就拥有一个博物馆,而中国还停留在平均每60万人才拥有一个博物馆的水平,私立博物馆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费用自担令私立博物馆陷入生存危机
但私立博物馆刚出生不久,就陷入了生存危机。
孔发龙说他经常婉言谢绝一些游客的参观,只有那些懂得一些陶瓷知识,对陶瓷文化了解的人才能得到孔发龙的同意。这种做法让一些人感到不解。
“开博物馆的本意也不是营利,而是向公众开放,展示陶瓷文化。但这种公益性的事业决定了它的投入是巨大,所有的费用都需要个人承担。”孔发龙坦言他这样做是为了节省开支,“每个月的电费、安全保卫、维护等需要2万元,一年就是24万元。”
相比于私立博物馆,国有博物馆每年都有财政拨款。不过,景德镇陶瓷馆馆长宁勤征说,尽管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都在提高,但陶瓷馆还是要通过收取10~20元/人的门票,每年大概10万~20万元的门票收入来填补。宁勤征苦言,本来这种公共博物馆就应该免费向公众开放,收取门票也是没有办法的生存之道。
没有财政投入,私立博物馆如何继续维持下去?
孔发龙的博物馆建在旅游景区,游客购买门票即可参观,但他表示目前还没有考虑过利用门票收入分红来填补维护开支,他还开着两家公司,就从公司拿钱补。
其他发达城市在探索另一种道路,私立博物馆通过交易来使其良性运营。但身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的孔发龙认为,这条道路恐怕也难以行通。因为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都是文物部门登记备案,从某种程度上,这些文物已经不属于个人,私人没有处置权。即使是法律允许交易的,也需要通过文物部门严格繁琐的审批手续。
这位曾经在当地报纸上发言强力批评,大师、教授当选评委评比自身作品有失公平而遭遇众人抗议的孔发龙坚持认为,选择开私立博物馆就意味着免费为社会做公益事业,从一开始就必须要有这样的风险意识。
由政府挂牌落成的三家个人艺术馆选择的出路是,旅游部门将各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纳入旅游线路。不过,政府没有明确表态将进行门票收入分红,只是表示可以享受政府给予的其他优惠政策。
宁勤征认为,私立博物馆为了维持生存,经主管部门批准适当收取一定的门票也是可以的。
扶持私立博物馆发展政策无法可依
刘明升自称是景德镇第一家注册的私人综合性博物馆,此后由于拆迁,他的博物馆被迫迁移。不过,他多次向主管部门申请批地手续一直未得到批准,博物馆只得开在家中。刘明升苦恼于政府对私立博物馆的扶持政策不够。
景德镇有多少家博物馆?私立博物馆又有多少家?这里文物主管部门的官员因为迎接国际陶瓷博览会,无暇给出确切的统计答案和明确的扶持政策。
在全国《博物馆管理办法》理论研讨会上曾经有人提出,《博物馆管理办法》仅仅是一个部门规章,无法征求财政、税务部门的合作,因此难以制定出在税、费方面优惠的政策。
据了解,国外对私立博物馆的支持办法是,采取免税或惠税的政策,对捐赠或投资全部归入纳税款。中国私立博物馆在扶持政策方面仍然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对造成私立博物馆目前这种局面,援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徐禾的话说,中国至今没有一部关于博物馆业的明确法规,也很少有企业和个人愿意出资赞助博物馆。私立博物馆仅有主观提供服务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
在发达国家解决私立博物馆困境的通常做法就是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