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账“实转”对陶瓷出口无实质影响

  今天,是实施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宣布对1853种商品(占海关商品编码的15%)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规定的第二天。由于在是次公布的1853种商品中,陶瓷制建筑用砖、瓷制面盆、浴缸及类似卫生器具等共计25项陶瓷制品也被名列其中,有人士担心该规定的实施是会否如上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陶瓷出口造成冲击一样,让陶瓷出口再次遭受打压。近两日,本报记者在对相关陶瓷企业及贸易公司采访后发现,此次新规的执行,对陶瓷行业产品出口的实质影响并不大。

  据介绍,所谓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即企业开展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在合同备案时,须缴纳台账保证金,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加工成品出口并办理核销结案手续后,保证金及利息予以退还。这意味着,被列入限制类商品目录的企业,资金压力将会因台账保证金制度而大增。从8月23日开始,一旦进口原料或者其制成品被列入限制类目录,则不允许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而是实行“半实转”。

  “对我们这些以自有品牌出口为主的企业影响不大”。一位负责某大型陶瓷企业出口业务的蔡先生(化名)对记者如是表示。他认为,此次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新规的实施,主要的目标对象是加工贸易陶瓷企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国外陶瓷企业贴牌生产的企业。他说,由于国家鼓励企业以自有品牌进行出口,这次新规的实施会对一些长期为国外品牌贴牌,而后产品又销往国外的陶瓷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以贴牌为主要外销渠道的中小型瓷砖卫浴企业。“他们的资金压力肯定会在短期内增大。”但他也同时表示,这次新规的出台,会加速国内陶瓷企业想办法提升自有品牌在国外的知名度,甚至会像重视国内的营销通道一样,在国外市场上也进行专卖店的建设等。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对陶瓷企业发展会是一个利好消息。

  佛山某家主要做陶瓷出口贸易的老总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则表示,国家出台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主要是基于宏观发展的需要,对目前陶瓷产品的出口贸易影响并不大,但对于代理多家陶瓷企业出口业务的一些小型外贸公司来说则会压力陡增,而且直接表现在资金的压力上。他说,这样一来,一些陶瓷企业的出口贸易必然会在不同外贸公司间发生转移,实质上将使专营陶瓷出口的外贸企业的门槛变高。“可能会使外贸公司出现一定的洗牌。”他表示。

  有业内专业人士表示,此次新规的影响虽然短时间内还无法在陶瓷的出口量上有所表现,但也必须引起行业人士的重视。他认为,此次新规的出台,对陶瓷行业而言更多是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国家不鼓励陶瓷这类高耗能、高消耗资源的产品大量出口。他认为,国家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不排除在近期内还会出招,给像陶瓷类属于高耗能行业的产品设置更多的出口门槛,运用多种经济手段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