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统的陶瓷艺术和西方油画的精华,创造出魅力四射的“宝石陶”艺术品。由台湾著名陶艺家刘铭侮创作的六十幅陶画作品,二十七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首次和大陆同胞见面。
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之一。除了在大陆代代相传外,在台湾陶瓷艺术同样广受关注。生于台湾彰化的刘铭侮便是陶瓷艺术的热衷者。
刘铭侮三岁能画图,五岁捏泥偶,师从台湾一代古典建筑宗师林文贤。四十多年来,刘铭侮在台湾研究、传承交趾陶(起源于清朝,广东交趾人将其传到台湾,被称为交趾陶,后失传)烧制,并在此基础上,创出新型陶瓷——“宝石陶”。
激发刘铭侮研究陶画,源于一个特别的故事。“有一年我应邀到法国巴黎去展览,当地的艺术家跟我讲,全世界最高档的艺术是属于西方的油画,陶瓷艺术美则美矣,但是有工艺的色彩。我听到之后,很不服气。”外国人对陶瓷艺术的微词激发了刘铭侮创作宝石陶的热情,他开始思考把陶瓷和油画结合起来,创作新的艺术形式。
烧制陶画是陶瓷艺术中最上乘的技艺,除了绘画的功底外,掌握烧制技术是最大的困难。中国陶瓷艺术中有釉上彩,还有釉下彩。但陶画是在烧好的陶胚上洒宝石釉,难度非常大。刘铭侮多次失败,又多次重新开始,先后磨练了将近五年。“当我烧制成功时,我看到自己美丽的成果,感觉实在太美妙了”,刘铭侮说。
此间展出的陶画是刘铭侮最新成果,大都是从台湾窑炉中最新出炉的作品,在台湾都没有曝光过,也是第一次在大陆呈现。展出的作品中,既有取材于西藏的陶画《布达拉宫》,也有取材于历史故事的《茂叔观莲》、《曹孟德》,展览同时展出的刘铭侮陶艺,也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诸如《武松打虎》、《嫦娥奔月》,分外吸引大陆的观众。
刘铭侮说,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中国文化的底子。虽然作品吸收了西方的艺术理念,把中国的特色和西方艺术的优点结合,但中国文化是每一件作品不可或缺的特色。
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刘铭侮言辞恳切地说:“很高兴将宝石陶这种属于我们中国的特殊的艺术,带来和同胞们分享。艺术是美丽的,美术是赏心悦目的,只要我们两岸的艺术家多交流来往,把美的东西互相交流,大家看到的东西都是美的好的,心情都会好很多。”刘铭侮衷心盼望透过这次展览,能够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两岸同胞感情更加融洽,相互敬爱,早日达到团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