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没浓烟 马赛克业风光不再
据《中国时报》报道,莺歌陶瓷老街大陆货充斥是不争事实。小区工作者黄永全就说,保守估计有半数以上店家或多或少都有卖大陆陶瓷,原因没有别的,大陆货太便宜了。黄永全表示,说这些陶瓷是大陆货,但其实背后都是台商提供原料和技术,做出来的质量根本和台湾制的差不了多少,但成本却便宜一半以上。
大陆人工便宜,大量生产压低成本,台湾陶瓷业根本无力竞争。其中,像日用类陶制品,如杯具、餐盘更是销售主力,大陆货采低价策略,在大环境不景气下,对大部分民众都有吸引力。这也是本地陶瓷产业受创最深的一环。
不只如此,莺歌陶瓷曾位居世界前三大马赛克出产地,可见外销市场也曾风光一时。每逢出货高峰期,工厂日夜赶工出货的盛况,老一辈莺歌人回忆起来仍是津津乐道。但面对大陆与其它邻近国家的低价竞争下,莺歌陶瓷的外销市场也逐渐遭蚕食鲸吞,渐渐转为走向精致化、或主攻内需产业。
黄永全说,做大量生产的陶制品,拚不过大陆,只能改走高艺术价值的文化创意。像莺歌陶瓷的釉色技术,就有不少独家配方,仍然保有领先地位。但莺歌陶瓷艺术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国正表示,大陆对陶瓷业投注的心力不少,若台湾再不加把劲,恐怕也会被迎头赶上。
莺歌陶瓷外移 仅存精品线
莺歌陶瓷业外移情况相当严重,当地业者表示,亚洲金融风暴后,业者就纷纷外移大陆、越南等地,莺歌当地目前仅剩高价位瓷器及个人工作室苦撑。
业者不讳言,除了高价路线的精品和个人工作室限量产品外,莺歌当地陶瓷多为舶来品,且几乎都是业者到大陆、越南投资设厂,生产后再回销台湾。业者为求生存到大陆设厂,但政府却订下重重关卡,让业者叫苦连天,现在连在大陆上釉药瓷器要入关都困难,“大同”“全国”等大厂怕麻烦,后来便转往越南投资。
莺歌老街商家说,去年开始,观光人潮锐减,购买率下降,业者苦不堪言。去年营业额较前一年少了一成五到两成,到今年更降到三成以上,老街盛传一句话:“商家若不是自有店面,几乎做不下去!”过去拉胚、彩绘釉料的老师傅,一个月薪水动辄十多万元,现在却领不到四万元,传统陶瓷产业昔日盛况已不复存。
虽然如此,仍有部分业者及陶艺家坚持走精品设计路线,而闯出一番天地,如台华窑吕兆析就坚持走高级精品路线,配合当地老陶师制作匠心独具的优质产品,配合优越的营销手段,已成为外宾或政府首长参访莺歌指定参观选购的陶瓷重镇。
陶艺工作者开设的吉洲窑、安达窑,尝试新釉药及高难度烧窑技术以提升产品价值,像吉州窑负责人许朝宗便以铆金瓷打响名号,他说,只有创新求变,才能在市场上与大陆商品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