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陶瓷产业: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7年,随着国家对陶瓷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再次大幅度下调,一场争论在中国瓷都潮州悄悄蔓延开来。

  不少人认为,作为一种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产业,陶瓷已成为“夕阳产业”,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作为一种传承了1000多年的传统产业,陶瓷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产业不会消亡,关键看你如何发展。

  当两种观点各执一词时,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尤为令人关注。2007年10月24日,在与南方日报总编辑王春芙座谈时,潮州市委书记骆文智正面作出回应:“面对陶瓷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决定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陶瓷创新基地’,进一步强化‘中国瓷都’领先地位,奋力向‘世界瓷都’迈进。”

  思路决定出路。市委市政府这一重大决策的推出,无疑给观望不前的潮州陶瓷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根据“中国陶瓷创新基地”实施方案,我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加快“一区一园三院三中心”建设步伐。市科技局、枫溪区政府共同加快陶瓷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潮州陶瓷研究院建设步伐,利用原有枫溪陶瓷研究所的技术资源,加强与国内其他高等院校合作,结合地方实际,积极为陶瓷产业更新换代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中国瓷都大师创意园、韩山师院陶瓷分院、国家日用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也在加紧建设中。

  针对潮州陶瓷产业以“外源型”为主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坚持“积极扶持、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三管齐下,力促潮州陶瓷出口,一方面,通过设立市场开拓专项资金,实行“陶瓷出口增长奖”、“出口大户鼓励奖”等多种方式,帮助引导企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优化服务,加强监管,规范陶瓷出口秩序。

  为帮助企业节能降耗,枫溪区抽调了十名高级工程师、工艺师组成了节能降耗调研组,逐一上门为顺祥、松发等骨干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在各级各部门的引导带动下,潮州陶瓷企业也纷纷“动”了起来——在瓷都龙头枫溪,松发、伟业等骨干企业竞相加快科研步伐,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经由一年的科技攻关,伟业的色釉强化瓷、精质细瓷两大项目相继研发成功,畅销韩国、日本等地。新产品不仅为企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也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附加值——同原产品比,新产品价格高出50%左右。

  在潮州新兴日用陶瓷生产基地饶平县三饶镇,一些陶瓷企业审时度势,细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拓展陶瓷发展新领域。目前,有关玻璃陶瓷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与此同时,在节能降耗方面已“先走一步”的兴业陶瓷有限公司则成为我市各陶瓷厂家竞相前往“取经”的“学堂”。由于成功地对进口窑炉实施改造,兴业公司极大地缩短了陶瓷烧成时间,人家需近10个钟头完成的工序,企业采用“低温快烧”方式,只需3个钟头就可以了。在无偿把这些“秘诀”与其他陶瓷厂家共享的同时,兴业又悄悄地推出新的“竞争武器”——一方面,针对潮州传统陶瓷生产以手工为主,装备落后、规整度不足的实际情况,企业大胆引进先进的全自动成型生产线。“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往需要二三十人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五六个人就可以,有效地消化了成本压力。而且规整度、精细度高。”企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突破以往陶瓷生产铅镉含量偏高的难关,积极拓展陶瓷衍生品——酒瓶生产,为企业发展打开另一扇大门……

  逆境方显英雄本色。政企联动为潮州陶瓷产业发展打开一片新的天地——由潮州陶瓷企业参与制定的“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工艺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燃气隧道窑日用陶瓷能耗规范”、“废瓷回收利用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等4个项目新近被列入“广东省2007年第一批拟批准立项的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有力地表明了潮州陶瓷产业已获得了行业的“话语权”;与此同时,在日前公布的2007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投标工作中,潮州陶瓷企业顺利中标。而随着潮州自动化成型生产线在潮州落户,潮州陶瓷产品日益占领国内外高端市场……

  “只要潮州陶瓷产品向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走资源再生、节约成本之路,陶瓷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位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这,正应了这样一句话,当“上帝”对你关闭一扇门时,往往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