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瓷行业下半年发展形势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急速衰退,特别是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我国也在不断出台各种调控政策积极应对。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国内经济环境明年是否会趋好?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此,企业要做好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拿出明年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只有比别人看得远,走得早,才能赢得发展的机遇。

  全球经济的低迷,直接影响了外国客商前往中国参加展会的热情。第12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开幕人气惨淡,主会场多为个性化瓷砖的企业,一些大牌的陶瓷企业只有寥寥几家。

  另从第104届广交会上可以看出,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巨大挑战,那些能够自主创新、竞争力强的外贸企业相对受影响较小。事实上,广交会也是努力促进这些具有高附加值的企业扩大成交。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有不断蔓延的趋势,这将使第104届广交会的参展企业可能会面临欧美客商购买力下降、订单萎缩等问题。在近期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国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廉价的中国制造优势锐减,单纯的加工贸易已经难以适应形势。

  2008年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在过去的9个月中,有8个月的出口增速是低于上年同期的。出口企业利润大幅减少。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进口需求回落,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出口企业困难进一步增加,这会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将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日用及艺术陶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但建筑陶瓷不在此范围。

  自6月份以来,众多陶企受累于多重因素,市场销售大幅下滑,不少企业库存爆满,甚至出现了停窑调节的现象,而在一些新型产区,新建的车间和生产线也明显放缓了步伐。进入7月份后,绝大多数陶企的销量同比都下降了20~30%,有的甚至下降幅度接近80%,即使降低价格也难以有效地增加销量。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初至今已有近20家无钱自救的小型陶瓷企业纷纷倒闭。营销中心设在佛山南庄华夏陶瓷博览城的多家中小陶企关闭1、2条生产线,而所占的比重却不低于其生产能力的50%。在四川夹江、福建晋江及新兴陶瓷产区的江西都有不少陶企关闭部分生产线,有的甚至完全停产,而山东则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关停陶瓷生产线。

  以新中源、新明珠、欧美等为代表,一些规模型企业纷纷藉迁移扩张之势在当地推出自己的区域品牌,期望利用区域品牌在本地的成本、物流和服务优势,在细分市场中赢得高份额。然而,由于品牌影响力与物流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区域性品牌的有效销售半径通常不会超过500公里。区域性消费市场尽管容量有限,但市场需求却同样是多样化的,抛光砖、瓷片、仿古砖“一个都不能少”,这也加剧了产品的频繁转换,与大规模生产形成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大规模连续式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最先投产的几个企业首先感受到了压力,所期望的成本优势并没有如期而至,反而是全国大规模的转运遭遇了产区的物流瓶颈。目前这些企业都已减缓扩张的速度,并用“停窑调节”方式为生产线扩张后压力过大的库存产品买单。

  建陶行业已从微利时代转入高成本时代。土地、税收、能源、劳动力等成本因素的上涨成为必然。加上来自政府环境保护、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国外同行的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很多企业在过去5年所积累的利润,将成为未来3年的成本。在经济寒冬中,抗寒能力差、最容易倒闭的企业具有5个特征:无品牌、无规模、无独特竞争力、无人才、无网络。随着竞争加剧,客户资源的掠夺和巩固在建陶行业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家在寒冬中要保持冷静、潜心学习,同时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和管理素质、明确整个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因此,当房地产甚至股市等大环境、大趋势还没有明朗之前,家居建材行业不太可能会有大的改变和突破。我们能做的,可能还是放平心态,踏实做事,静观后续发展。房市的惨淡,精装政策的来临,让卖场及建材商们开始在思考,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光走零售路线已经难以生存,与开发商,装饰公司的合作成了他们目前走出困境的另一根稻草。到底谁能抓住这根稻草还得靠实力说话。

  科技创新是佛山陶瓷产业从以往的成本创新转变为价值创新、从大规模低成本增长向集约化高附加值发展的有利武器。在当前佛山陶瓷产业整治的关键时刻,许多企业徘徊在“关、停、转”的边缘,而无心科技创新。但是,无论是转移扩张还是本土升级,企业都应该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摆脱“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形象,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