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佛山市75%的陶瓷业者面临倒闭的困境,提供釉料的台商中国制釉集团也受到影响,考虑在江西设厂。
“我们是卖色也卖釉的企业”,大鸿制釉董事长蔡宪昌这样形容自己的公司。他说,由于既要“卖色”,又要“卖釉”,必须非常强调品质与研发,才能赋予磁砖生命,也才能制作出有如牛皮的、仿木的、仿石纹系行等各式的磁砖。
他说,他的公司“赋予泥土新生命,变成一种艺术品”,在制作颜色与釉料后,再技术输出给陶瓷厂,制出各种建筑用品与卫浴用品等。为满足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大鸿制釉所提供的釉料有数百种。
中国陶瓷产量占世界的六成,年产量50.24亿平方米。但由于陶瓷业是传统产业,在当地政府全力进行产业升级、推动各项环保标准的情形下,佛山市的75%的陶瓷业者面临关门困境。
不过,这75%厂家的产量仅占佛山所有陶瓷厂家产量的三成。大鸿制釉将受到影响,蔡宪昌表示,要特别注意业者是否会倒闭。
他计画到江西设厂,他说,当地的燃料费一个月就较在广东减少了200万人民币。当前在上海、山东、广东都有厂。到江西设厂,主要是跟着客户陶瓷车间走,毕竟他们是陶瓷原料上游厂商。
大鸿制釉是大塘镇的交税大户,所交的税占这个镇的税收的87%,一年要交2000多万元的税。这两年来,陶瓷厂商面临很大的困难,由于要产业升级,所有来料加车间在广东都将很难生存下去,限电政策也很倾斜,为了引进先进的企业,而且要保证大企业用电,因此,在限电政策上采取倾斜的限电政策。
大鸿制釉由于是交税大户,完全没有限电的问题,至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这家车间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大鸿制釉是中国最大制釉厂,但市场占比率还不到十分之一,仅约5%左右,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建材使用愈来愈高档,预估提供建材釉料的大鸿制釉会有更大的市场。当前,大鸿制釉内销的比率占了六成至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