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中小陶瓷企业发展的非客观因素

  据新华社报道:浙江省温州市工商部门经过调查发布了一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报告》,这份报告显示:近半数中小企业“存活”时间不到4年,有些行业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两年左右。

  乍看这篇报道,着实令人有点震惊,但中国内地私营企业平均存活寿命在5年左右,却是不容争辩的事实。那我市的中小陶瓷企业呢?虽然未有确切准确的官方统计统据,但众多中小陶瓷企业“零”、“散”、“乱”,抗风险能力弱,难以获得持续和长久性发展也是我们无法回避和不能不正视的现实。

  无疑,中小陶瓷企业在创立、成长和发展中随时会面临许多主观客观方面问题的困扰。但总体来说,企业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不外乎是:战略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营销管理问题、生产管理问题、危机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管理问题、资本筹集和管理运作问题等等。而从管理的角度而言,这些问题最终解决的方式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依赖于管理者(经营者)的主观意识、看法、判断和决策。

  据此笔者认为,造成众多中小陶瓷企业总难以做大做强甚至最终被淘汰出局的原因固然有很多诸如资金短缺、设备落后等客观方面的因素,但中小陶瓷企业老板非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

  从更深层次来分析,管理者(经营者)以下几个方面的非客观因素将会直接影响甚至左右中小陶瓷企业的成败:

  长远谋划意识和规划布局能力

  谋划确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心有多大,饼才会画多大。什么样的老板带领什么样的企业,企业老板的综合素质、思维模式、掌控能力及性格、胆量和魄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和左右该企业能够做多大,能够走多远。因此中小陶瓷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决策者)作为企业的领头雁,应该有做大企业的理想和抱负,应该有中长期谋划及适当的“野心”,这是中小陶瓷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非客观要素和前提基础。

  事必躬亲,“家天下”的管理心态

  中小陶瓷企业大多是家庭式作坊或由其过渡而来,因此企业老板大多属于“英雄式”领导,事必躬亲,企业外部公关和企业内部经营基本上都是一手抓,尤其会在企业内部经营的具体事务上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就事实形成了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老板,所有的指令都来自于老板的以其为圆心,呈发射状的传统圆形管理模式。

  虽然这种管理模式便于高度集权,在一定时期也是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会滋生和助长下级或具体责任人(员工)的依赖心理,使其缺乏必要的责任感、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势必造成老板什么都管,结果却什么都管不好的尴尬局面。因此中小陶瓷企业,在吸收和继承传统管理模式精华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

  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心理

  部分中小陶瓷企业的老板囿于许多原因,会比较满足于企业的现状,甚至抱着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平民心理。但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它具有其独特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在目前陶瓷行业大转移大调整,不进是退,小进也是退的大环境下,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案例必将加速上演。因此中小陶瓷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克服小富即安心理,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急功近利,盲目“膨胀”心理

  也有些中小陶瓷企业主被偶然暂时的较大成功冲昏了头脑,在市场基础还没有真正做稳,管理水平还没有真正达到,资金链还有很大问题的情况下,盲目的借贷资金进行市场扩张,迅速建立新厂、投资大项目、大范围的招兵买马,最后导致摊子铺的太大,管理跟不上,业务拓不开而最终只能昙花一现,以崩盘而告终。

  成功者有太多的相似,失败者各有不同。以上只是制约中小陶瓷企业发展壮大的许多非客观因素中的主要几点。虽然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但笔者认为,只要中小陶瓷企业老板们充分认识到存在的不足,规避误区,扬长避短,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以大接纳的姿态借助和引进职业经理人,那么中小陶企的“存活纪录”定会被重新改写,中小陶企的腾飞之日也定会在期盼中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