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目前产业,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制造业,很多就是直接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利益驱动是最直接、和最原始的转移冲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发达国家在产业转移的同时,品牌是增值和正面的,并不因为生产成本的下降而导致品牌影响力或者企业运行水平的下降,我们暂时称之健康的产业转移;与之对应的,像张老师所说的,脱离了“基建,建厂,人才培训,销售渠道,供应链的完善”,加上品牌整体运作的产业转移,我们称之为“不健康的产业转移”。
而我们现在更迫切需要的,正是健康的产业转移。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品牌也必须拥有强大的拉动力,而不是简单依靠“零地价或低地价——高额贷款——圈地——高额贷款······”的循环怪圈,这种低质量的产业转移是不正常和不健康的,带来的是企业不得不在高风险运行,直接的后果体现在资金流崩盘,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目前佛山政府及部分有远见的陶企,正在自觉不自觉地绕开此类“产业转移”的陷阱,“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的概念,为陶瓷企业的健康产业转移提供了良性的注脚,相信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附录:《现金为王》作者:张有卓
现金为王,是国外企业界的一句名言,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特别关注现金流量表,一些大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因为不能支付到期的债务,因而破产的案例也不少。联想起陶瓷企业在全国的快速扩张,在业界一片欢欣鼓舞之际,也不禁有些担忧,目前我们企业的经营业绩,是不能支持如此快速扩张的,那么,出路只有负债,利用内地扩张的冲动,依靠零地价或低价地价,取得高额贷款,不断的圈地,又不断地获得现金,以此获得现金平衡,但是欠债总是要还的,要知道,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是跟不上扩张速度的,一个新企业,从基本建设,建厂,到人才培训,销售渠道,供应链的完善,都需要时间的。而且,市场的容量也是有限的,目前,产能已经大为过剩,新的生产能力大量投产之时,必将掀起新的一轮价格之战,届时价格会进一步降低,造成利润下降,那么企业如何贘还这沉重的债务?更危险的,是政策的变化,房地产政策一变,土地必须在一年内开发,就使不少开发商陷入财务困境,那么内地对陶瓷产业的政策,也是说变就变的,例如,淄博已开始赶走20多家陶企,到时,银行就会逼债,如果没有新的圈钱之招,现金链就会断裂,后果则不堪设想。
希望企业在快速扩张之时,三思而行,多点危机感,就像“华为”一样,经常在思考我们离破产不远了,此外,至少要做投资机会分析,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