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陶瓷政策要落地三个文件尚须进一步细化

  本周行业最重要的新闻是佛山市政府出台三个政策文件推动、规范陶瓷产业的优化升级。这三个文件分别是:《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等。佛山市政府去年强势推行陶瓷产业新政,按“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思路推动产业的转移升级。但由于新政的推行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案,尤其是谁去、谁留、谁可得到扶持没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导致企业一片茫然,基层具体施政者也一片茫然。而传说中的整治“黑名单”或者保留、提升“红名单”也不便公布。这种局面长久下去必将对整个产业构成重创。

  在佛山陶瓷产业新政推行已进入攻坚战的时候出台若干指导性的政策文件,虽然有些迟,但毕竟还能发挥作用。笔者以为,这三个文件至少在当前佛山陶瓷迷茫时期,有以下几点给人们拨开迷雾之感:一是文件既指出今后不再新建、扩建一般性建陶生产线及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线,但允许发展高端陶瓷生产线。特别是进一步明确在“2+5”组团中心城区以外的工业园区,允许适度发展高端建陶企业。鼓励有条件区域按照清洁生产标准建立统一命名的佛山陶瓷(××)工业园。二是既鼓励企业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柴油等低含硫量或不含硫的燃料,也明确表明可使用符合含硫量标准的其他燃料,比如煤制天然气等。

  出于安全及环保的考虑,佛山政府一直对煤制天然气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制。尽管专业人士一直没有放弃“游说”政府摒弃“偏见”,相信“科学理性”,但由于政企思维的天然差异,导致在区域内天然气供应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企业被迫选择含硫量高的燃油等燃料。“燃料困局”可以说是过去20多年佛山陶瓷产业上空一直挥之不去的阴霾,相信藉此次三个文件有关条款的明示,佛山陶瓷“燃料困局”能迎刃而解。

  当然政策文件显示的毕竟只是指导性的思想,尽管有关标准的确定使政策的实施有了可操作性,但一旦对接现实,政策的落地也还有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过去20多年陶瓷产业分散的布局并不利于煤制天然气搞集中供应。而从经济效益和提高安全系数的角度考虑,煤制天然气适宜集中供应。这样,要解决历史遗留的这个难题,必须使煤制天然气同时能供应区域内民居使用。而要实现这种构想,投资方首先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企业最后还是只能自建煤气发生炉。煤制天然气集中供应容易实现的地区显然还是在“2+5”组团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新规划建设的高端、高科技、特种陶瓷工业园。这些新的工业园同时还可以搞集中的排污以及集中的仓储、物流等。

  正如一位参与过以上三个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的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通过对城镇范围内的陶瓷用地进行调整,逐步将陶瓷企业引导至统一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对留下来提升发展的陶瓷企业无疑是个大大的利好。但好的政策要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是文件出来后还要进一步细化,比如,明确新的产业集聚区选址,以及如何进行燃料集中供应等配套建设等。对于那些有能力摸到政府三个文件设置的产业门槛的企业来说,要在留下来还是转移出去两难之中选择前者,政府的诚意非常重要。而历史地看,光有白纸黑字的宏观指导性文件,还是不足以充分表现政府诚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