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浇不灭陶城窑火 佛山陶瓷走过不寻常的半年

  2008年的上半年,对于佛山陶瓷行业的发展可以用“酸甜苦辣咸,悲欢离合难”来形容。在面对政府提出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原材料的稀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新的环保制度的出台等等都无不像巨石一样压在企业的胸口,许多企业必须面对生死抉择的窘境,纷纷被迫停产。一将成名万骨枯,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半年的行业“大洗牌”我们看到了竞争不断成熟、市场秩序日益规范、企业实力显著提升、技术创新初获进展……在平静的表象下,涌动着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

  有人说过:回顾,是为了总结;总结,是为了寻找差异;差异,是为了再现标杆;标杆,是为了屹立影响;影响,是为了开拓市场。有了市场,这一切才有发展的机会。现在让我们从总结的一些关键词开始对佛山陶瓷08上半年进行回顾,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风雨雨后希望接下来的年佛山陶瓷行业雨后见彩虹,绚丽灿烂。

  关键词一:外迁

  喜:到今年5月,佛山陶瓷企业基本已经完成了产业转移,东鹏、新中源等一些企业在外省的生产线已经开始投入生产。在企业外迁的洪流中,江西省相关地市凭借他们对陶瓷行业的理解、自身的区位优势、敏锐的招商触觉与高效的工作效率,在这一轮建陶产业大转移中成为承接建陶产业的大赢家。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这些外迁陶瓷企业新生产线相继投入生产,整个建筑陶瓷产量基本恢复到产业转移前的规模。

  忧: 从今年1月到现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中,已经有100多家企业完成了外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对一个发展近半个世界的产业实行转移必定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06年在佛山直接或是简介从事陶瓷行业的人数达12万,而现在从业人数将近减少了三分之一,这些人的再就业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此间记者获悉,有几个小型企业的老板由于背负巨额债务甚至选择放弃生命。

  关键词二:陶瓷总部经济

  谈到佛山陶瓷转移就不得不说总部经济。自从总部经济这个词提出以来业内一直存在悲观与乐观两种不同意见。

  相关链接:

  乐观派:佛山作为陶瓷产业规模性的制造基地,但环境保护和劳动力素质已向制造基地发出警号,面对新形势,相关专家认为,佛山陶瓷产业要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将产业知识含量高部分留下来;引导产业群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引导企业在产业在扩张中不断改造、提升。佛山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要起到:一、是陶瓷企业的战略决策总部;二、是陶瓷企业的营销服务总部;三、是陶瓷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总部;四、是国际陶瓷品牌中国区域的营销总部。有了这四个“总部”,大力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

  悲观派:佛山总部经济自从它诞生以来就遭到了一部分行业人士的质疑。在今年四月的陶瓷盛会“新锐榜”上丁力教授抛出“佛山要搞什么总部经济只有死路一条”的观点后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专家认为,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架构,无论是做大做强,还是总部经济,都有成为空中楼阁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