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本次央行还特别准许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在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又一次性提高1%意味着什么,对中国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信号?
从宏观面来讲,这次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有以下几个显而易见的意义:一是政府年初制定的宏观调控力度没有减缓;二是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新近出现的越南金融危机等对中国经济持续或正在构成影响;三是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对房地产和银行是直接的利空。
除了持续的宏观调控,其他一些因素,比如石油、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四川汶川大地震也对整个中国经济生态造成很大影响。进入年中,当人们回首即将过去的半年,实际上发现各种负面因素对具体产业经济的影响是错综复杂,不易一下子看透的。特别是建陶卫浴行业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层次,以及企业的定位、经营模式、应变能力及禀赋不一,导致基本面因素对其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比如,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石油价格上涨,催生了美国节约型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同样会传染到受到拖累而同步衰退的其他国家。同时,经济衰退还助长贸易保护主义,加深贸易摩擦。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导向型的生产企业经营出现困难,而中小企业可能生存都有问题。而在国内市场,持续的柴油短缺增加了企业的货运成本,因此长期来看,将生产基地放到市场前端,会在货运成本上取得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通常来讲,美元贬值意味着人民币升值。但事实上,随着石油、粮食价格的上涨,最终导致全面的价格上涨。由此出现美元、人民币双双贬值。人民币的贬值在初期实际上是激发消费,而不是抑制消费。今年上半年陶瓷主流企业产品销售保持普遍的30%以上的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半年国内中高档市场需求实际上还是在上升。在通胀前期的“抢救型”消费潮中,陶瓷产品提价百分之十几,对主流消费群体来说实际上并不构成决定性影响。这个时期对价格敏感的还是购买力弱、处于消费金字塔底部的“草根阶层”。今年一边紧缩,一边通胀非常形势下的市场真正反应还可能要滞后一段时间,换言之企业的“冬天”还可能在后面。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随着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中国也正步其后尘,因为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经济的关联度已非常高。疾风知劲草,一旦国内经济步入下行轨道,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破产、兼并浪潮。在陶瓷行业,由于去年开始主要产区产业政策向从紧方向调整,企业关闭、破产、兼并、重组浪潮事实上已经到来,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汰效应”已非常明显。
陶瓷行业目前有近10个企业在运作上市。个别已步入上市辅导期,但经济步入衰退期显然加重了企业上市的困难。2007年是国内企业上市的最好时期之一,彼时的上市公司可谓顺风顺水,广受追捧。但今年从紧的大环境实际上已经将许多欲圆上市梦的企业逼入了困境,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巨头可能要被迫暂时中止上市进程。房地产企业上市难,原因在于企业贬值了。但贬值的当然不只是房地产企业。全面性的经济衰退实际上使大部分传统企业都贬值了(除了少数环保、IT等新经济及新能源企业),陶瓷企业也不例外。国内股市持续下跌,至今难言见底,根本原因不是资金外逃,而是市场对企业盈利预期降低,企业前景被普遍看淡。企业一旦步入到上市轨道,将会增加很多的财务成本,因此,在从紧大环境下如何坚持既有的战略,不半途而废,对那些积极运作上市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不过,换一个角度看,陶瓷企业按目前的进程要上市也是在两三年后,而一般预计两三年后国内经济将渡过调整期进入上升通道,彼时股市如果会顺势转暖,企业上市前景也就有了转机。
尽管行业竞争的“马汰效应”已经显现,在当前从紧的大环境下,主流企业扩张的步伐将不得不放缓,尤其是江西高安、丰城等新兴产区的建设速度会慢下来。笔者前段时间在景德镇、高安产区察看时看到,进驻园区的工厂建设进程都远远落后于早前的规划。新近传闻佛山签约江西的两个项目就碰到了落地困难,不得不重新考虑布局。本轮佛山、华东产区企业向外转移、扩张的动力基本上是“内驱型”,但也不排除有的是“政策诱导型”。一旦土地、金融等政策优惠因素成为转移或扩张的主要理由,则意味着企业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将失去主动性,大小环境变化随时都会影响建设的进程,有的甚至直接影响项目的命运。因此,对那些有意向外走的企业来说,千万不要因招商地政策优惠单一的诱惑而冲动,必须全面评估拟落地地区的环境适应性,否则就会遭受“冲动的惩罚”。
受基本面因素的影响,新兴产区配套建设的速度会减慢,已进驻企业的上线进展也放缓,这实际上是有利于新兴产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佛山,如果政府关停落后产能执行坚决,一直困绕行业的产能过剩压力就会得到局部化解,这对主流企业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