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记者在继续关注房地产的相关信息时了解到,近期广州房地产市场整体正向好的方向发展,消费信心已开始回归。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先生分析,广州楼市成交量将放大,刚性需求将在9月大规模释放。另据一项调查显示,只要价格调整到位,被压抑已久的购房需求很可能出现爆发。此外,广州作为南中国对外交流的核心窗口,奥运为房地产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国际高端写字楼再次登上广州写字楼市场的主演舞台。
而在近日,深圳万人购房团的事件又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纵观以上情况,虽然不少人还是表示对于目前的楼市依然持币观望,但是,尽管如此,在以上海、成都、北京、广州等为首的全国各大城市,依然有不少建设工程正在大兴土木……面对如此形势,作为陶瓷企业,本是应该抓紧机遇,大力发展与工程之间的良好“姻缘”。据了解,在上海市场,相当一部分的建材企业在工程销售上的比率已达30%以上,这种发展变化预示着工程销售迎来黄金时代……
然而,在这场“得工程者得天下”的博弈中,陶瓷行业为何却“萎靡不振”?对此,记者在聆听部分陶业人士在对整个行业作出的一番自我总结时,忽然明白,其实,在很多时候,之所以造成了陶瓷市场今天的“低迷”,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别人的过错;反而,是陶瓷企业自身酿造的苦果,以致其背负了实在太多不必要的成本。
曲解“广告费”品质品牌都受伤
G先生是一位在陶瓷行业里工作了十几年的资深人士,说起陶瓷行业,他总是能够侃侃而谈,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当说到如今低迷的陶瓷市场现状时,G先生指出,来路不明的“广告费”支出,使得销售成本大增,企业因此很受伤。
问及其中缘由,G先生向记者道明了不少陶瓷企业中“广告费”所包含的玄机。“据我所知,在广东佛山不少陶瓷企业,在企业一年下来的支出费用中,广告费所占的份量举足轻重。然而,在这笔数目不菲的广告费里,并非就是意味着企业真正投放了多少广告。可笑的是,他们对于广告费的理解竟然是:把该企业建设展厅、专卖店建设等费用;甚至是接待宾客、吃饭、住宾馆、买衣服、买雨鞋等各类所谓涉及到‘宣传公司形象’的任何活动的费用都统归“广告费支出”。
“然而,在最能体现公司形象宣传的产品包装箱上,在这个需要‘广告’的时候,有的企业却是不敢公然地写上自己的公司名称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他们闪闪缩缩,有所畏惧,为什么呢?说到底,其实就因为他们的产品是仿冒产品,是伪劣产品。胡乱地编几个数字,写个假地址,其实不就是担心罪行被人发现,害怕指控,担心真李逵找上门来。”G先生说道。
正是这些“广告费”的使用,无形之中加大了陶瓷企业的销售成本。据悉,这样的“广告费”在企业一年的支出中,其所占的比例是非同小可的,往往超过了企业整体开支的半数以上或更多。试问,在如此对“广告费”的曲解下,作为陶瓷企业,能不受伤吗?如此的“广告费”重压,企业所要承担的负担自然是巨大的。
遭遇克隆利润周期加速缩短
也正是陶瓷行业这样不正的风气,同时给陶瓷行业带来了一个极端的怪现象———攀比风严重。曾经在广东某仿古砖企业从事市场部工作的Y女士向记者坦言:追求攀比是陶瓷行业的一个通病。举个例子说,像Y女士所在的A企业,去年年底时,该企业在某家比较有派头的星级酒店召开了一次公司会议,然而,这样的事情被另外的陶瓷企业得知后,那些企业马上就作出行动,纷纷仿效这样的做法,一时之间,这种抢风光摆阔头耍门面的做法仿佛成了仿效者的一项政治任务,而且,誓不超越不甘休。Y女士还补充,其实除了那次到酒店开会的事情有不少企业模仿之外,A企业曾经还组织过公司高层员工到过市政府机关召开了一次年会,结果,别的企业得知后也同样在模仿,在攀比。
不但如此,曾几何时,为了追逐某项荣誉,企业中多少人比红了双眼。从“国家免检产品”到“中国名牌”再到“中国驰名商标”,在这些荣誉的较量前,企业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辛酸”!
其实,像诸如此类的东施效颦的做法,不但没有让人感觉到半点的美感,反而是给旁人留下了笑话。
在陶瓷行业,还有一个更致命的仿效就是产品设计上抄袭,从早年的金花米黄到雨花石,从微晶板材到超洁亮,从不透水瓷片到洞石等,仿冒抄袭致使创新变成了创伤,使得产品同质化的速度不断地加快,还严重地威胁到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与进步。
狂吃回扣企业成本变相增加
在陶瓷行业,会有这样一个“怪现象”:一个上好的供应商送去上好的原料给某一个企业,而这个企业的采购或者是技术科或者是某一个技术员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原因何在呢?后来才明白,中间商(经销商)是按每吨给了检验员3000-5000元的好处提成才顺利过关的。当然,并不是所有陶瓷企业都是这样,反正在广东,在佛山,就有那么几家企业不这么做是没办法做生意的。据一家陶瓷企业的采购员透露说,你的产品是2.5万元/吨给我,但你开票就一定要按5万元/吨收款,多出的部分归我。天啊!这毫无疑问是白白给企业增加了成本!
事陶瓷化工炒货多年的M先生告诉记者:如今的陶瓷企业,真正有老板直接同供应商或中间商做生意的很少,多数都是通过采购部或技术科,要做通他们的生意并不难。在这个产业链上,关键你搞掂了怎样的关键性人物。只要有付出,你的生意,你的财源就自然步入到胜利的前沿。
其实,如今企业说生意确实难做,难就难在厂家与厂家之间无法沟通,本来作为供应商,有研发优势、有生产优势、有技术服务优势、有成本优势,而作为建陶企业,无非就是需要这一些来作为互补。可他们总是要通过中间商(经销商)来获取,给某些人制造了一个腐败的机会,到最后,无疑又是增加了建陶厂家的成本。然而,老板们成天打着小算盘,却不知道真正的便宜却被手下人捡了。一些建陶老板成天忙这忙那,口口声声喊降成本,但是,这样的成本为什么不去降呢?
建陶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一点火,一开机,就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供应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能让自己走得更好,建陶企业不得不要同供应商多些沟通,多些了解,多些合作,也许供应商就能为解决在生产这环节上的许多问题。当然,在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方面,供应商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谋,还是更应以合作为重,共同携手把中国陶瓷推向新的高潮,那将是做为陶业人共同所期待的结果。
低迷低价谁是魔鬼
在今年的房地产广告中,其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画面:一位妙龄少女,正穿着性感的低胸衣服、超短裙子,而在少女旁边,是这样的广告语———“再低,是不可能的”。可是,在陶瓷行业,产品竞相降价的现象却是非常的严重,用“一天一个价格,一个比一个低”来形容也不为过。某陶瓷企业的销售经理许先生向记者透露,陶瓷产品竞相降价的现象,通常体现在企业的各类促销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销售季节,企业促销让利手法又是变化多样的。
例如在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全国各地陶瓷商家之间的口号,可是喊得让人喷血。有“全场空前5.5折800×800mm瓷砖18元/片”;“盛装开业,1元产品大抢购”;有“6元买瓷砖,1角买腰线,名牌瓷砖1折就卖”;也有“XX瓷砖1折,XX、XX部分产品3折起,XX瓷砖4折起,XX陶6折还送礼”……在这些响当当的口号前,都是货真价实的产品,甚至很多是消费者心中的名牌。这些企业在相互降价时,谁也不甘落后,甚至是亏本变卖,一个比一个叫价更低,一个比一个叫得响,一个比一个叫丢了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