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陶瓷业“窑变”年创效益近5千万

  黎川以江西“第二瓷都”名声远扬。盛夏时节,走进位于黎川工业园的江西省九州陶瓷有限公司,只见偌大的生产车间干净整洁,一排排茶杯、洁具等瓷坯整齐地摆放着,正利用窑炉的余热进行干燥;昔日生产时浓浓的黑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尘整洁的生产环境,这是该公司进行窑炉技术改造和推行循环利用带来的变化。从2006年以来,被评为全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区的黎川县,10家成品陶瓷企业先后进行窑改,实现了节能减排增效,走上了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今年1至6月,全县陶瓷企业实现产值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1%。上交税金450万元,同比增长22%。

  节能降耗还碧空明净

  陶瓷是原料在高温焙烧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因此陶瓷工业也是陶与火的工业。过去,黎川陶瓷企业的燃料都用柴薪、煤炭、石油等,使用这些燃料不但价格高,产品成本过大,且对环境的污染严重。

  2006年,该县出台了《关于加快陶瓷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对陶瓷企业节能减排技改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用于陶瓷企业技改贴息,县发改委先后为陶瓷企业争取了2700万元的节能减排资金。通过国家资金扶助和企业自筹资金,九州、环球、康舒、嘉顺等10余家陶瓷企业建起了燃气宽截面节能明焰裸烧隧道窑,由烧煤改为烧气,采用窑炉余热干燥技术,实现了热能的循环利用,公斤瓷能耗从过去1万千卡降至3000千卡,年节约燃料费1200多万元;产品烧成率由过去的85%提高到95%以上。

  陶瓷行业的“窑变”,彻底改变了过去“窑炉冒黑烟,乌云染一片,上班一袭白,下班一身黑”的现状。

  资源再利用带来增效

  窑炉改造前,九州陶瓷有限公司的燃料以煤和石油为主,能效低,排出粉尘污染环境严重。窑改后,该公司投入450万元,新建一座宽截面节能隧道窑,99%的能量能得到充分利用。今年,该公司继续加大投入,投入3600万元新建一栋厂房、一条高档卫生洁具生产线,以及一座长148米、宽3.6米的宽截面节能高效隧道窑。据九州陶瓷的董事长黄新华介绍,通过窑改,每年可比过去节省15%的燃料费。

  康舒陶瓷有限公司引进废品回收再利用技术,通过循环,每天可节约用水70%,一年下来,因废水再利用,可为企业节约200多万元。目前,该县的10家成品陶瓷企业,90%以上固体废弃物、80%以上废水得到了回收利用。

  延伸产业链齐头并进

  今年5月,康城陶瓷、华星陶瓷、金华山陶瓷、嘉舒陶瓷等4个投资5000元的陶瓷企业落户园区,开工兴建厂房;去年引进的武夷陶瓷开始投产,生产的杯碟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一大批陶瓷企业聚集县陶瓷工业园。

  按照县陶瓷工业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期末,该县陶瓷行业将实现工业产值5.3亿元,新上陶瓷及配套项目6至8家,至2010年的税金总额达3000万元。围绕这一规划,该县把打造陶瓷产业链,引进陶瓷配套企业作为招商主攻方向,先后在全国陶瓷产业基地佛山等地召开陶瓷项目推介会,相继引进建坯釉原料厂、花纸厂、包装材料厂等陶瓷配套企业,从原料加工、成型、烧成、装饰、包装等进行产业分工,建立起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大循环圈。陶瓷及其配套企业的引进,带动了液化气、物流等企业的相继进驻,形成供气、生产、运输、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据统计,全县18家陶瓷及其配套企业,通过产业互补、资源互用的生态循环形式,年创经济效益近5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