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陶瓷产业的“七年之养”

  2002年7月,作为首家进驻陶企,沈阳沈龙陶瓷有限公司第一条生产线点火投产,开始点燃了身处大东北腹地的法库陶瓷产业的希望。
  在为期3天的走访中,记者从开发区管委会、东北瓷都商会、各类陶企等单位了解,陶瓷产业日益渗透到法库全县的各个行业,其中矿产及能源工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受惠最大。沈阳浩松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其已在大园区范围内购置500亩土地,除了建设目前已投入营运的大东北陶瓷城外,他还将配合政府建设会展中心,同时将在近期启动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建设高档的住宅房和相关商业配套设施。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林荣和其兄长在当地房地产开发上前期就投了不下2亿元,他们在来法库投资置业时就多年从事房地产事业,不仅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更积累了丰富的房产实践经验。他们初次涉足陶瓷行业,可是,短短四年时间,却打造了年销售值逾亿元的浩松企业。据了解,园区年销售逾亿元的企业,不下10家。
  类似林荣兄弟的例子在法库陶瓷行业并不少见。尽管这里的厂房面积并不大,生产线大多为2~3条,然而他们普遍是资本上的实力派,产销上的“亿元户”。法库经济开发区的陶企主或背后的大股东,大多有着房地产或煤矿等行业背景,大君瓷业和宇晟陶瓷(园区唯一一家在建洁具生产企业)的大老板就是赫赫有名的煤矿老板,宇晟陶瓷的李总甚至是此前没有任何陶瓷从业经验的,除了资金实力雄厚外,看好海外市场的他就凭着强大的研发设计队伍和完善的国际市场拓展渠道能力跨入一个被佛山同行早已视作“累”且陌生的行业。
  7月15日下午,在从沈阳来法库的路上,雷国柱主任让司机将我们带到距法库经济开发区10多公里的一块空地去,他要为我们介绍一个来自浙江的煤矿老板,据了解该老板几年前在建平投资数百万经营陶瓷产业,后来则集体移师法库。
  有“备”而来的法库陶瓷行业煤矿老板、房地产大腕何其多,这岂是如今已成为陶瓷界“元老级”人物的大鳄们在20年前洗脚上田创业前期所能相比的?!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流传多年的“广东人做砖,福建人卖砖”这一说法在法库并不流行。据统计,来自福建闽清、莆田和福清三地的投资者,至少占了园区企业主的70%以上。
  陶瓷产业对法库经济全面的拉动是极为明显的,7月18日上午,博士盖等5家陶瓷及配套企业举行了投产或奠基仪式,在活动现场,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马立伟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甄秀玉先后接受了记者的简单采访,他们对陶瓷产业让上万名农民变为工人、房价攀升近1倍等一系列“奇迹”津津乐道。一个产业改变45万人的命运,法库早已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在离开法库的前一晚,一直陪同我们的雷国柱主任毛遂自荐自任导游,带着记者奔上城郊的财庙去——法库近年来正在打造颇具特色的财富文化。
  在美丽的财湖之畔,我们被捧为贵宾在风味炖鱼馆品尝了风味炖鱼等地方名菜。酒席期间,当被问起6年来招商宣传工作感受时,雷主任一贯的满脸笑容多了几分感慨。“得到的是法库产区快速成长为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招商期间广结善缘的丰富经验;失去的是生理兼心理的年龄以及因公出差与爱人、孩子长期分离而没能如常人享受到的天伦之乐。”
  记者突然留意到,这位驰骋陶界招商领域的“不倒翁”,才40出头就长了些许白发。“和园区一起成长,很有成就感”,雷主任表示不悔。
  毫无疑问,包括雷国柱在内的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东北瓷都商会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生”了一个毫不起眼的产区,随后则是兢兢业业“养”着一个高速成长的让业界刮目相看的产区。
  法库陶瓷产业发展的7年是练内功的7年,7年之养,图的是大东北陶瓷产业的强盛。在陶瓷产业在全国遍地开花的今天,法库的成功,反映出这个现代的传统产业在大地广袤、人口巨大的中国,至少在今后的几十年里还是一个有前途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