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应井冈山市政府的邀请笔者随佛山—陶院考察团先后参观了井冈山市恒华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井冈山市映山红陶瓷有限公司及在建中的陶瓷工业园。恒华陶瓷、映山红陶瓷地处江西省井冈山市东上乡工业园区,这两个企业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均为转制企业;二是最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三是开始步入产业升级时期。恒华陶瓷的前身是1970创办的社办企业——红光瓷厂,1978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宁冈县会师瓷厂。1996年会师瓷厂拆分为宁冈恒华瓷厂和会师瓷厂。1998年恒华瓷厂改制成为私营企业——恒华陶瓷。恒华陶瓷十年时间建成了三个分厂,10条生产线,年总产量上亿件。映山红陶瓷也是一家由国有企业转制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2005年的时候才一条生产线,目前已经是7条线。
在产业升级方面,近年来陶瓷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开始重视节能减排,上煤改液化天然气项目,并引进大型化、规模化的生产线。2008年5月,恒华瓷厂引进了一条日用瓷天然气焙烧隧道窑,大大降低了能耗和排污,提升了产品的优等率,填补了江西省内天燃气烧日用瓷的空白。今年2月又成功引进全自动淋釉生产线,取代了原有手工作业线,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映山红陶瓷目前也开始生产52头、38头配套产品,并初步具备了品牌意识,自己投资办包装厂,提高产品包装水平。
但总体而言,现阶段井冈山陶瓷企业的运营方式还是比较保守:如企业普遍采用老工艺,新工艺投入不足;个性化产品少、花色设计单调,主体产品都是通用产品;产品线短,产品配套少;产品包装简单,没有展示设计;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只生产,无营销,无品牌策划;产业链不完善,配套产业发展缓慢,包装、设计、营销策划等基本上是空白。在座谈会上,考察团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一、井冈山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圣地,社会及高层人士关注度高。虽然办少量陶瓷厂在五百里井冈环境容量根本不成问题,但环保压力始终是风景区陶瓷产业发展最大的风险。因此政府当前要大力推进煤改气工程,同时推进窑炉的轻型化、小型化,防止出现产能快速扩张后的环保问题;二、当下的井冈山陶瓷无论规模还是工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景德镇日用陶瓷沉沦之后复兴的希望。政府要尽快制定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尤其是要做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方面的规划;三是在繁荣时期一定要防止因单纯的产能扩张造成内部的恶性竞争,政府要引导企业推进技术、管理、营销、品牌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化解产业升级后的成本压力。要与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联系,尽快建立服务产区的公共技术平台;四、要不断丰富产品配套,延伸产品线,加强产品设计,尤其是可以大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旅游胜地庞大的潜在市场,尝试礼品瓷、艺术瓷的生产。
很多人对井冈山做陶瓷可能还不理解。事实上,井冈山所在的吉安市有创烧于唐代晚期的“吉州窑”,吉州窑位于吉安县永和镇,经五代、北宋,在南宋时期达到顶峰,终烧于元末,有1200多年的历史。井冈山具有较好的陶瓷产业基础。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有日用陶瓷生产,1992年、1995年还曾经学佛山从国外引进过两条建筑陶瓷生产线。井冈山陶瓷产区目前总计有20条日用陶瓷生产线,年总产值6个多亿,从业人员1.5万,占全市的10%。井冈山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唯一的工业就是陶瓷产业,虽然陶瓷企业上缴的税赋不多,但由于对解决就业贡献大,因此政府还是希望做大陶瓷产业,并在2006年规划了3000亩的陶瓷产业园。2007年底市里还专门派考察团到佛山招商,希望引进几家素质好的建筑陶瓷企业进入园区,带动提升本地企业。
但是,令考察团成员普遍忧虑的是,当前井冈山陶瓷企业普遍销售势头旺盛,老板们都沉醉在自己既有的成功中,很难听得进警醒之词。笔者以为,只要市场形势不发生变化,井冈山陶瓷基于历史经验和文化承接的传统生产方式(目前主要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 就有其合理性,任何外力,包括政府之手要想在一夜之间改变这种习惯的生产方式都是不可能的,弄不好会毁了一个产业。然而,现实的要求,比如产业升级有时又是不可回避的,这是当前政府抓传统产业发展普遍碰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