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佛山陶瓷”的地位不会动摇

  佛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建陶生产和出口基地,“佛山陶瓷”的美誉蜚声海内外。在“市场主导,政府参与”的背景下,佛山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规划,引导陶瓷企业把总部留在佛山,把生产线转移到其它欠发达地区。关于“总部经济”,业界一直存在争议:陶瓷行业的生产环节转移后,佛山会不会出现陶瓷产业“空心化?“佛山陶瓷”在全国的地位会不会动摇?
  “总部经济”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这样给它定义: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总部经济”必须具备一定的产业集群优势,而且在某些领域具有突出的成就,产业链的各项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产业上下游企业有着良好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声誉,物流业比较发达、劳动力充足、相关法规比较完善、政府的产业规划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等因素,都是一座城市打造“总部经济”不可忽视的软硬件条件。
  佛山陶瓷产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具有广阔辐射面和巨大影响力。目前而言,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量约占全国的60%、全球的25%,陶瓷机械约占全国的80%,陶瓷色釉料生产约占全国的50%,可以说佛山是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她支撑着庞大的就业群体和上下游产业链,更是佛山极具历史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优势的产业。无论从客观条件抑或是从主观条件上讲,佛山陶瓷产业都已经具备了“总部经济”的条件。
  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最近完成并提交有关部门的调研报告表明,作为佛山市支柱产业之一的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08年佛山禅城区建筑陶瓷产量虽相比2006年下降了38.89%,但产值却增加了33.3%,税收同样增长了33.3%。在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出口总值增长了60%,反映出传统行业附加值可以提高。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无疑是佛山陶瓷转型升级的典型。成立之初,世界第二大瓷砖生产商RAK(哈伊马角)、意大利圣奥古丁、东鹏、博德、兴辉、格仕陶等高端建陶品牌企业纷纷抢滩登陆。广大陶瓷企业仍然有着强烈向佛山聚集的意向,企业以佛山陶瓷产业为依托,借势总部基地,雄踞建陶高端,扎根佛山布局全国。事实证明,“总部经济”并没有使陶瓷产业“空心化”,反而让陶瓷产业取得质的发展。
  本质而言,我们完全有理由对佛山陶瓷行业打造“总部经济”持乐观的态度,为什么呢?尽管景德镇、德化、潮州均以“都”享誉业界,但就目前而言,这三个“都”的陶瓷经济总量加起来也难以与“南国陶都”佛山相匹敌,佛山陶瓷还没有遇上旗鼓相当的对手。佛山陶瓷在企业的集群、产业配套的集群、人才的集群、市场的集群等产区“集群效应”的表现突出,山东淄博、四川夹江、福建晋江、河北唐山、江西高安等其它陶瓷产区都难以望其项背。深厚的陶瓷文化不能单靠多建几条生产线就可以形成的。随着“总部经济”内涵的逐步深化,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佛山陶瓷”相对于全国其它陶瓷产区而言,在技术、配套、人才、物流、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归根到底,佛山陶瓷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认知度高。你说佛山陶瓷好,我说佛山陶瓷妙;你拿佛山陶瓷作比较,我拿佛山陶瓷作参考,大家都想方设法地与“佛山陶瓷”相关联,“佛山陶瓷”能不家户喻晓吗?佛山陶瓷占据中国乃至世界陶瓷产业的制高点,可以预见,其地位中短期内不会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