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昨开馆 四百“牛儿”喜迎人

  12日上午,全国第一家以牛文化为主题的民营博物馆——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在北郊开馆。400余头各个朝代的牛儿们,以各种姿态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上午10点,千余观众拥进博物馆,汉、北魏、北齐、唐、元、明、清等各朝代的牛儿们立刻吸引观众目光:汉代石牛清瘦、唐代陶牛肥硕、元代铜牛健壮、清代瓷牛华丽……牛儿们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低头耕地,有的回首嘶鸣,有的与牧童玩耍,每头牛儿都惟妙惟肖,好似一幅幅活生生的古代生活画卷。据介绍,制作这些牛儿们的材质多达60余种,有铜、玉、木、石、陶、皮、锡、牛角、海贝、树根、紫砂、水晶等。

  前来出席开幕式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郑鑫淼告诉记者:我们又多了一座全新的专题性民营博物馆,这说明陕西儿女是在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产,并为之倾注心血。

  作为公办博物馆的补充,民营博物馆有着自己的优势,他们的收藏、办展方式都十分灵活,但未来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却是生存问题。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民营博物馆馆长到西安牛文化博物馆交流、取经,共同探讨国内民营博物馆未来走向。

  目前,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贵州遵义民俗博物馆、河南炎黄文化博物馆等都是免费开放。那众多民营博物馆究竟靠什么来维持生存?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馆长任经文表示,靠博物馆赚来的钱实现自养是不可能的,甚至连维持正常运转都很艰难。“如果想着靠这些藏品赚钱,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文物贩子。”多位馆长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因为家庭熏陶或者个人爱好走上了收藏之路,后来手头的藏品越累积越多,就萌生了办博物馆的想法,可目前大家都遇到了相同的困惑,虽然国家有关规定表明民营博物馆与公办博物馆应享有同等待遇。但实际上民营博物馆想与之平起平坐,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奢望。

  除了生存问题,如何保护文物安全,如何应用科技手段保护文物,众多民营博物馆馆长都自称是“门外汉”,“所以,眼下还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并学习国外民营博物馆运行的经验。”一位馆长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