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对平顶山学院陶瓷研究所所长梅国建主持的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唐代花釉瓷复仿制作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12102310052)进行科技成果鉴定。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耿宝昌先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先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古陶瓷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伟东先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级教授刘兰华先生,郑州大学教授李国霞先生,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张树伟先生,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馆长、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张金伟先生七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代民、平顶山市副市长郑茂杰、科技局局长张留成、平顶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清廉等出席鉴定会。鉴定会由河南省科技厅成果处处长杨岭主持。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技术报告,审查了技术资料,鉴赏了研发产品,经过质疑答辩,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唐代花釉瓷制作技术,继承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填补了目前我国陶瓷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研究挖掘了唐代花釉瓷的传统工艺技术,根据唐代花釉瓷残片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数据,通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揭示了唐代花釉瓷的液--液分相结构和分相液滴散射呈色机理,选用鲁山当地的全天然原料,采用柴窑、煤窑、液化气窑等烧成工艺,成功仿制出唐代花釉瓷品种。其研发的仿古类成品如细腰鼓、壶、罐、豆等,其形、色比例得当,收放自如,造型优美,品相优良,形象逼真,可与出土和存世的唐代作品媲美;现代类成品如瀑布石、豹、水盂等,集形、色、质、艺、文于一体,自然飘逸、豪放透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效益显著。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技术工艺独特,达到了国内研究领先水平。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唐代花釉瓷产于河南鲁山段店,釉色为黑地、乳白蓝斑,其中腰鼓系皇宫用瓷,始于唐初,盛于开元、天宝年间,以后失传,存世稀少,其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颇高。唐代花釉瓷烧制技术为我国首创的液---液分相釉技术,并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改变了唐朝中国瓷器“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局面,为钧瓷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鉴定会结束后,平顶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清廉主持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科技日报、经济导报等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
平顶山学院陶瓷研究所所长、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梅国建先生长期致力于鲁山唐代花瓷复仿制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出版的《中国历代钧瓷釉色》、《二十世纪中国传统钧瓷》等学术专著,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收藏。其陶瓷代表作品鲁山花瓷“豆”和汝瓷“钵”亮相第十七届巴黎 (卢浮宫)国际文化非遗展,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