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陶瓷企业生存状况调查 在阵痛中前行

中国中部陶瓷产业基地、中原瓷都、河南省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中原重要的陶瓷集群生产基地……一波波打造陶瓷产业集聚区的呼声宣告着产业转移背后的攻城略地与疯狂扩张,地处九州通衢、人口超过一亿的中原沃土自然成为陶瓷产业落户的重要选择。

河南省建筑陶瓷承接产业转移的标志性起步可以从2009年广东新中源陶瓷落地河南鹤壁开始,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河南建筑陶瓷产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内黄、鹤壁、汝阳、息县、内乡、襄城、唐河、罗山、清丰……这些曾经似乎与“瓷砖”毫无瓜葛的地区俨然已经成为陶瓷企业家“淘金梦”的起点。2000年前后便走上下坡路的河南建筑陶瓷产业,在第三次产业转移的春天里,一路高歌,突飚猛进。

新豪地的壮志

2011年7月10日,当黎明再一次宣告又一个“淘金日”的到来,泛红的朝阳开始慢慢引燃窑炉的温度,黄聚林穿上一件白色的T恤,下身着一休闲西裤,驱车到富民路南环路,河南南阳社旗县新豪地陶瓷有限公司,这是他办公的地方。

2010年,南阳豪地陶瓷有限公司经历了长久的阵痛之后终于完成了蜕变,由国营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由南阳市迁往社旗县。黄聚林作为见证了豪地陶瓷的涅槃与新豪地重生的河南本土陶瓷人,目前已是新豪地陶瓷的总经理。

黄聚林的办公室内有一幅朋友送的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大展宏图”。这是本报记者进入办公室内首先注意到的。数盏香茗之后,黄聚林道出了新豪地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建成投产一条抛光砖生产线,第二条抛光砖生产线即将投产,预计2012年再增加一条生产线。

这种速度或许在行业内并不算迅速,然而置身于2011年,房产限购、银根紧缩、经营成本上涨等众多因素而致的市场疲软与利润紧缩,大部分陶瓷重点产区内已然遍布停产停线的声音,业内人士不禁大呼:“陶瓷产业早已入冬。”能够在这种形势下逆势而起,一年投产两条生产线,记者已然有些惊讶。

2011年9月27日,河南郑州市中原百姓广场。微雨带来的凉意让人有种置身于寒冬的感觉,“金九”已然成为过去,准确来说应该是已然成为大部分陶瓷生产企业的过去。

河南省建筑陶瓷工业协会流通分会成立大会现场,记者又见到黄聚林的身影。虽然不过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记者却分明可以看到他身上那股更加强烈的自信。黄聚林作为河南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代表上台发表了致辞,他表示,新豪地陶瓷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投产两条生产线,广泛布局终端网点,严抓产品质量与品质,目前已经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接下来,新豪地陶瓷将以建设大品牌、大企业为指导,规划建设16条生产线。

事后在记者的采访中,黄聚林只是淡淡一笑,生产与销售能够保持平衡,就是可以成为大规划、大跨越的基础。

“负库存”?!

2011年9月23日,河南安阳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

9月23日的河南,温度并没有比酷暑时期下降多少,或许此刻火热的不仅是空气,车间与销售部反而显得更为“火热”一些。以高规划、高起点为建设基本目标的河南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内,宽达40米的陶瓷大道两旁,时而见到不少前来拉货的货车。而三年前,这里不过是一片片秋收玉米夏收麦的农田,以及一群每日辛苦劳作却挣钱不多的村民。三年之后的这里,让得本地人也都开始有些惊讶起来。

2007年总投资4.6亿元的中福陶瓷入驻,2009年投资8亿元的日日升、投资8亿元的新明珠、投资5亿元的福惠入驻,2010年投资4亿元的新南亚、投资4.8亿元的嘉德、投资3.2亿元的欧米兰入驻,2011年至今投资3.8亿元的顺成、投资3亿元的千陶、投资4亿元的东成入驻,正在洽谈的陶瓷复合板、玻璃马赛克和工艺陶瓷项目近期将签约落地……

目前,新明珠二期4条生产线、日日升二期4条生产线、福惠二期2条生产线、新南亚二期2条生产线以及嘉德2条生产线、东成2条生产线、欧米兰1条生产线正如火如荼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30条生产线的规模。陶瓷产业的发展加速了内黄经济的快速崛起,仅2010年陶瓷产业就实现产值30.2亿元,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为农民创收1.87亿元,2011年,全县陶瓷产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增长9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陶瓷产业已成为推动内黄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河南安阳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抛光砖生产、销售企业,目前已建成投产4条生产线,日产量达到6万平方米。安阳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崇海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表示,安阳新明珠陶瓷目前一直处于“负库存”的状态,4条生产线6万平方米的日产量,依然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抛光砖的春天

抛光砖市场一路看好的趋势,使得河南本土抛光砖生产线的数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据本报记者深入各产区各个企业调查统计,目前河南抛光砖生产线已达到32条之多,单日产量达到42.4万平方米。

信阳市息县海虹陶瓷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以抛光砖为主导产品的民营陶瓷企业,始建于2006年11月份,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陶瓷设备和专业生产工艺,目前已开发研制出600mm×600mm、800mm×800mm高、中档斑彩石系列、金碧石系列、雪纹石系列、富丽宝石系列、凝晶石系列、印花系列、仿古系列等微粉砖、抛光砖和耐磨砖。转载于陶瓷商务信息网。年产量可达45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亿8千万元,税金3060万元,利润6000万元。

息县海虹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刘理亚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也不断指出,2011年的销售情况十分理想。

在佛山、夹江、淄博、高安、法库等陶瓷产区陶瓷企业纷纷停线整顿,提前“入冬”的情况下,河南的抛光砖市场却仍是一路高歌,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究其原因,在记者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也不止一次提到,一是河南作为人口超过一亿的省份,在三四级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同时河南地处中原,承东部之机启西部之依,南有湖北、湖南等重点市场,北有河北、山西等以为依托,外围可辐射十余个省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二是由于河南的建筑陶瓷企业大多于近三年内投资兴建,普遍采用国际先进设备、较大生产线,且投资规模较大,高产量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抵抗市场冲击的能力。三是河南建陶企业多数以生产中档抛光砖为主,质优价廉,迎合了城镇及农村市场消费者需求;四是河南陶瓷产业具有着大集中、小分散的布局特点,一定程度上分解了市场竞争压力。

以处于新乡的富隆陶瓷及金博尔陶瓷为例,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毗邻;西连旅游城市焦作,与晋东南接壤;东接油城濮阳,与鲁西相连。据2010年全国人口六普资料显示,新乡市人口达到591万人,市区人口110万,这也便意味着以仿古砖、内墙砖为主的金博尔陶瓷和以仿古砖、耐磨砖为主的富隆陶瓷即便在本土市场也拥有着强大的消化能力。

富隆陶瓷销售部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富隆陶瓷作为河南本地土生土长的陶瓷生产企业,是原国营企业新乡王牌陶瓷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王牌陶瓷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达到顶峰,在河南本地拥有着广泛的知名度。按照目前的生产能力,富隆陶瓷的销售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

然而随着河南建筑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与疯狂扩张,以及城镇市场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与消费习惯的不断成熟,建筑陶瓷面临的也不会一直是暖春,放眼2012年,又会怎样?

前路之忧

抛光砖的高歌猛进并没有为内墙砖、仿古砖等带来多少转机,事实上在下半年本报开展的产能调查活动中,在河南的所闻所见便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7月12日的许昌襄城,奔腾的货车路过,掀起一道道泛黑的灰尘与煤粒。据官方资料显示,襄城县煤焦化产业集聚区以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核心,规划建设了城南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初步形成从煤炭开采、洗煤、炼焦、化产回收及深加工,到废气发电、新型建材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已入驻千万元以上项目6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个,总投资达到131亿元。

相对于亿元以上的项目,集聚区内一批生产内墙砖的企业如佳得福陶瓷、粤泰陶瓷、新粤泰陶瓷等项目都略有些寒碜。在佳得福陶瓷销售部经理冯李军办公室内,冯李军脸上并没有露出多么轻松的神色,面对记者的提问,冯李军用一句“还行”草草结束了此次的交流。

而在记者与河南陶瓷行业业内人士的交流中,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下半年河南内墙砖生产企业普遍出现停产、停线的状况。

同样在汝阳县产业集聚区内,分布着四家陶瓷企业。强盛陶瓷、名原陶瓷、中洲陶瓷均以生产内墙砖为主,目前均拥有一条生产线,在记者与名原陶瓷工作人员的交流中,该工作人员同样对当前的内墙砖形势表达了诸多担忧。

同时,记者也留意到,毗邻河南的山西阳城县也大多以生产内墙砖为主,河南市场在其销售额中占据着50%以上的比重,下半年阳城县陶瓷企业亦出现停产停线的现象。内墙砖如此,2011年形势大好的抛光砖也并一定能够保持一路高歌的势头。

海虹陶瓷销售总经理刘理亚便指出,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下沉,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的扩张必定导致进一步的市场疲软,而此时的海虹陶瓷对于2012年的发展规划,已然对此做出了调整。放缓发展步伐,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以精炼内功、巩固现有市场为主要政策。

河南省建筑陶瓷工业协会会长刘合心也指出,虽然目前河南抛光砖生产企业大多宣称销售情况良好,而实际上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加剧、用工成本增加、化工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等因素的存在也使得企业大多出现销售好而利润低的境地。随着市场形势的继续恶化,河南建筑陶瓷业或也将步入寒冬。

调整与整顿

2011年7月11日,10多家媒体都报道了中国陶瓷产区6月份晴雨表。据晴雨表显示,黄河以南的陶瓷产区情况相对较好,但黄河以北情况就相对较差。其中以淄博、法库这两个大产区为例,昔日的“北方瓷都”法库,今年已经没有企业上新线,整体销售形势比较低迷;山东淄博和山西阳城从6月份开始,生产线停产限产。在“晴雨表”里,广东、广西、湖南这些产区情况是最好的,销售都还过得去;其次是湖北、河南、安徽、陕西产区。以河南产区为例,南阳、信阳产区都还可以,江西、广西和广东地区在后半年也不容乐观。

随着河南陶瓷产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许多企业开始着手规划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产品品质,河南瑞兴堡建材有限公司率先打破了这种僵局。

据瑞兴堡建材工作人员表示,依托新中源陶瓷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及品牌知名度,河南瑞兴堡建材自成立之初便拥有着技术、设备、管理、营销、品牌等方面的优势,自2010年投产以来先后开发出“聚晶微粉”、“普拉提”、“线石”等系列产品。随着河南本地建筑陶瓷企业的增多,进入2011年,在产品升级方面瑞兴堡先后研发推出4G石代抛光砖、晶花玉石抛光砖、1m×1m大规格抛光砖以及3D数码喷墨瓷片;在培训方面先后开展针对内部员工及终端市场一线导购人员的培训;终端市场方面不断升级专卖店形象,实施展厅模拟间批量改造;营销方面大胆尝试基地小展厅团购模式,通过样板房征集、建材节现场团购、新农村团购等模式另辟蹊径,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瑞兴堡的“中部陶瓷核心品牌”之路也颇为坎坷,经历了销售疲软而导致的上半年库存压力的增大,最终在下半年逆势而起,采取一系列的变革措施,最终也使得2011年并没有成为瑞兴堡真正的寒冬。

显然瑞兴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是在依托新中源总部成熟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而衍生的,而另一系列本土生长或不具备成熟的运作经验的企业依旧在摸索而前行。

据安阳新明珠陶瓷副总经理介绍,安阳新明珠陶瓷日前投入巨额资金购买全自动瓷砖检测系统,不但在生产环节减少工人数量从而缩减用工成本,同时也使得瓷砖的检测更具标准化,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社旗新豪地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聚林也指出,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和风格要求也便越来越高,这对于企业来讲,一方面要严抓产品质量,做好研发与检验、服务等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实施引进高素质人才的策略,从广东、江西、山东等地高薪聘请生产、营销人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河南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河南陶瓷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现在河南北有河北的高邑,西有山西的阳泉,东有山东的淄博,南有湖北的当阳,四面的陶瓷产区把河南团团围住。”河南省建筑陶瓷工业协会会长刘合心指出,如果再不加以引导陶瓷产业科学布局,形成产业集聚区,未来河南陶瓷产业很难做大做强。

同时,河南当地大部分区域陶瓷产业发展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产业布局规划不合理、产品档次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情况,也使得河南陶瓷产业看似发展迅猛、一派繁荣,但仍难掩其不科学性。

而究其始末,正如佛山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尹虹博士所言:“陶瓷产业本来就应该是遍地开花的局面,无法形成真正的寡头。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竞争的终极就是过剩,过剩之后必然是洗牌、重组。而时下,在不少陶企感慨形势严峻的同时,也有一批陶企在计划上新线,还有不少陶企正在准备下一轮的并购。”

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河南建筑陶瓷产业来说,仅仅还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