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陶瓷产业 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不慢

  内蒙古陶瓷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通过各方的努力,现在已在中国陶瓷占据稳定地位,本期产区带领大家领略一下内蒙陶瓷的风采。

  在内蒙古辽阔富饶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无尽的矿藏资源。据估算,全区近300个大小城镇国有土地资源产量在2000亿元以上,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陶瓷已成经济新亮点

  内蒙古陶瓷产区分布在包头、赤峰、鄂尔多斯、乌海等地。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内蒙古政府在《全区工业重点领域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工作方案》中确定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六项重点,其中的重点之一是利用呼、包、鄂等地区丰富的陶瓷原料资源,重点引进广东佛山、河北唐山等地著名陶瓷企业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建设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至2012年,全区承接民用卫生洁具、墙地砖及工业陶瓷生产线200条以上,其中鄂尔多斯市不少于50条,并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内蒙古自治区“张开胸怀迎接挑战巧借外力发展自己”的一系列振兴陶瓷产业的策略,给人印象很深。

  为给产业承接转移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内蒙古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督促各地积极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和龙头,执行优惠政策,构建绿色通道。同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转移项目在银行贷款、财政贴息上给予倾斜,提供优质的融资服务,将资源优先向加工型转移项目配置,培育和完善物流、专业市场建设。

  起步较晚速度不慢

  鄂尔多斯的陶瓷业起步较晚,解放初只有几个小瓦窑,生产砖、瓦,在以后的近30年时间里,发展的步伐非常缓慢,直至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在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中,鄂尔多斯的自然资源逐渐被发掘、利用,陶瓷业也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国有、集体、外资、合资、联营、私营等多形式,多品种的门类齐全、产品繁多的庞大的产业群体。陶瓷招商洽谈会后,多家陶瓷企业欲前往内蒙古投资建厂。

  包头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高峰期也有10多家陶瓷企业,虽然其生产设备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显得有点“简陋”,产品档次也低,但据考察团的行家们初步估计,鹿峰陶瓷这两条中小型线年纯利润保守计算也在千万元以上。

  据了解,截止今年5月,内蒙古境内陶瓷生产线已达140余条,陶瓷已在内蒙古落地生根。借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和佛山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机会,佛山又一陶瓷品牌—陶尔斯陶瓷将产业基地移至内蒙鄂尔多斯。去年年底,内蒙陶尔斯陶瓷投产庆典在内蒙达旗基地现场举行,据陶尔斯陶瓷总经理介绍,陶尔斯陶瓷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在达旗总投资达22亿,建设陶瓷生产线20余条,这是继佛山兴辉国内生产设备陶瓷华伦天奴后移至内蒙后最大的一个陶瓷产业转移西部的项目。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每年预计可实现利税近亿元。

  内蒙鄂尔多斯具有优质丰富廉价的天然气、煤碳资源优势,丰富的制造陶瓷资源优势和广阔而充满潜力的区域市场优势,在内蒙建陶瓷厂,仅物流运输成本和加工制造成本就比内地瓷砖运到内蒙可降低40%以上,在保证同等质量的前提下,“内蒙制造”具有无可比拟的市场竞争力。

  最值得关注的是内蒙陶瓷使用的是优质的天然气,符合节能、环保、减排的方向,解决了内地陶瓷最头痛的燃煤气污染的麻烦。为中国陶瓷产业寻找了一条出路。

  陶瓷砖合格率近九成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近日,自治区工商局委托质检机构对通辽、赤峰地区销售的陶瓷砖进行了抽检,共抽检了78个陶瓷砖批次,合格批次68个,合格率为87%。有10个批次的陶瓷砖不合格。

  据了解,此次抽查检验的项目是广大消费者较为关心的破坏强度、断裂模数、吸水率和放射性核素限量。不合格的10个批次中,有2个批次是由于破坏强度、断裂模数不合格,有6个批次是由于断裂模数不合格,另外2个批次则为破坏强度和吸水率不合格。本次抽查的陶瓷砖中,没有发现放射性核素限量超标的情况。据质检部门的有关人士介绍,有90%的不合格产品是由于产品强度不符合标准所致。强度不够的陶瓷砖在铺设和使用中极易造成断裂,而吸水率不合格的陶瓷砖在铺设和使用中则易造成脱落和表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