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2011年8月5日,秘鲁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署照会我驻秘使馆经商参处,通告CerámicaLimaS.A.和CerámicaSanLorenzoS.A.C两家秘鲁公司已向该调查机关提交申请,要求对自中国进口的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今年继欧盟、韩国、阿根廷之后,中国陶瓷再次遭遇反倾销调查。
从2009年开始,中国陶瓷砖相继遭到东南亚、欧盟、南美等地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且越来越频繁,尽管我国对上述区域以及国家出口陶瓷的数量和价格,在反倾销之后仍然处于上升趋势,但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并疲于应付,令整个企业和行业“很受伤”。
中国陶瓷的“不公”路
在商务部发出秘鲁可能对我国陶瓷砖发起发倾销调查后,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有大众媒体以反倾销“不公”且“屡次”遭遇调查为题报道该事,并被各大网络媒体转载。纵观新世纪以来,中国陶瓷确实遭遇了一连串的反倾销调查事件。
据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统计,2001年8月,印度对中国陶瓷企业的抛光砖进行反倾销诉讼立案,2003年2月终裁,中国没有一家陶企应诉,导致5年来,印度对中国出口的抛光砖征收了每平方米超过8美元的税收;2004年马来西亚对中国进口的上釉和无釉瓷砖加了60%和50%的关税;2005年韩国对中国瓷砖出口开展了反倾销调查,2006年裁定对中国瓷砖征收2.76%~7.4%的反倾销税,后来又有印度将反倾销扩大到所有瓷砖,还有巴基斯坦,今年又出现了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初裁及泰国对华瓷砖反倾销初裁;韩国对已实施5年的反倾销延期3年,同时将反倾销税率大幅提高,最高税率达29.41%。
紧接着,国内的陶瓷企业尚未喘气,作为我国陶瓷前十大出口目的国之一的巴西也跟随其近邻阿根廷提出了反倾销的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秘鲁成为了南美地区第三个提出反倾销的国家。
如果这些国家都成功立案,那么将形成韩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巴西、阿根廷、秘鲁和欧盟从东、南、西三方对我国陶瓷出口形成全面压制。这样宽泛的范围和密集的反倾销调查,在以往的中国陶瓷出口历史上是没有的,在国内其他行业反倾销的现象中也十分少见。正因为其频繁,而使得媒体与行业、企业都有“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
在“抵抗”中增长
中国瓷砖近十年来在国际上几乎年年遭受反倾销,但是出口却是年年增长,而且是“三增”(量增、价增、平均单价增)并进,印度在2003年曾对产自中国陶瓷砖进行过反倾销并提高了进口税,中国陶瓷砖向印度的出口并未受到丝毫影响,到2007年,中国出口到印度的陶瓷砖数量增长了581.9%,出口额增长了951.46%,出口陶瓷砖的平均价格提高了53.97%;同样,韩国在2005年也对我国陶瓷砖进行过反倾销并提高了关税,中国向韩国出口的陶瓷砖不降反升,到2007年,出口量比增长了65.64%,出口额增长了138%,出口陶瓷砖的平均价格提高了44.23%。
作为国内陶瓷聚集的产区,广东在前七个月出口陶瓷产品3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3%,对东盟和新兴市场陶瓷出口增长强劲,同期广东对东盟的陶瓷出口增长近3成。尽管欧盟已经对华提出反倾销,但在1~7月之间,广东对欧盟出口陶瓷5亿美元,增长11.5%;此外,对东盟出口4.6亿美元,增长28.2%;对美国出口2.7亿美元,增长23.9%。上述3者合计占同期广东陶瓷出口总值的39.6%。
广东陶瓷对拉丁美洲出口3.3亿美元,增幅为37.3%;其中对巴西出口1.1亿美元,增长68.2%。对沙特阿拉伯、印度和伊朗出口价值增幅也分别达到26.3%、47.2%和24.5%。对上述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含东盟)的出口份额共占同期广东陶瓷出口值的35%,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扩大了3.2个百分点。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专职副会长、秘书长缪斌曾撰文说,事实证明,对中国陶瓷砖提起反倾销或建立贸易壁垒并不能阻碍中国陶瓷砖的出口,主要是因为在反倾销过程中,一些依靠低价和无序竞争来争夺市场的企业被淘汰,那些规范的企业和好的产品依然有很好的性价比和很强的竞争力。一些有实力、产品质量好的大企业经过“反倾销”后,无论是出口额、出口量,以及市场占有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出口的内部隐忧
在前段时间本报调查国内陶瓷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情况时,与被访人士的交谈中都会提及当前的反倾销情势,而对造成这样结果的自身原因却是众人心知肚明。自主品牌的出口,难度大,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进行品牌推广,建立专卖店,并融入当地的消费文化与市场,同时还要担负起改变国际社会长期累积而成的对“中国制造”低价、低质的负面印象,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更让企业与企业家所无法承受的是,这样长时间的坚持高投入,或许不能带来任何回报。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内绝大部分企业选择了OEM的形式进行出口,也就是加工贸易的方式。
而加工贸易带来低价的必然,中国企业只是赚取产品的加工、原料、人工利润,大量的利润被当地产品购买商、OEM商所占据。“究反倾销之根源,与国内陶瓷行业之前不顾价格、不顾质量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有莫大关系。”一位长期从事陶瓷砖出口的人士说,而这也是行业所公认的一个频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下,很多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国内4万亿拉动内需的政策令整个陶瓷行业兴兴向荣、蓬勃发展,将企业获取利润的重点更多的放在内需上,对于出口的重视也不如从前,更加导致了国内陶瓷行业整体出口质量不高,没有针对国外市场需求与消费习惯的产品。
国内陶瓷依旧大部分“非品牌”输出令进口国有了反倾销的借口,没有强势的品牌优势成为出口企业疑似“倾销”的硬伤。“目前在国外能有一席之地的品牌也就是东鹏、蒙娜丽莎、诺贝尔和马可波罗,但这对拥有庞大品牌的中国陶瓷行业来说杯水车薪。”一位资深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说。
还有受访者认为,曾经陶瓷销售供不应求的辉煌时代,也造成了这一现象,“从卖方市场年代延续下来的思维已经在第一代企业家的脑中根深蒂固,或许现在一些70后的领导者开始着手更长远的思考与实践,也许在下一个经济高潮来临的时候他们会有一些更新的思路。”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与环境的恶化,企业与品牌都在创新、质量与口碑上下功夫,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与创新能力。
为何频提反倾销
在2009年之前,针对国内陶瓷砖反倾销的国家并不多,频率也没有现在如此频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前的反倾销的浪潮?
在2009年底泰国对华陶瓷砖提出反倾销时,当时国家商务部就介入了组织企业进行抗诉的行动中,商务部官员在召开应对会议上曾说,之所以要行业、企业重视这次泰国的反倾销,是为了不带来连锁反应。一旦泰国反倾销立案并对国内陶瓷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将激起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没想到,一语成谶,对中国陶瓷砖反倾销的大幕由此拉开。
如果说连锁反应可能是借口,那么各个提起反倾销诉讼国家的情况则是真正原因。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在本报上刊登的专栏《下一个对中国瓷砖反倾销的是谁?》一文中指出,“目前世界瓷砖的十大制造国分别是中国、巴西、印度、意大利、伊朗、西班牙、越南、印尼、土耳其、埃及,其中的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已对中国进行了反倾销,其余六个国家都将是未来重要的对华瓷砖进行反倾销的国家,再对比2010年我国瓷砖出口的十大目的国分别是沙特、美国、韩国、阿联酋、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巴西、马来西亚,其中韩国、泰国、印度已经对中国进行了反倾销,马来西亚已经对中国瓷砖加了重税,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到除了印度之外就是巴西同时处于这两个十大系列国家之中(这里也可以看到为什么印度是对中国瓷砖进行反倾销的第一个国家),而且近年来我国对巴西的瓷砖出口迅速增长,2008年1005万平方米;2009年1162万平方米;2010年2569万平方米,而在2005年中国向巴西出口的瓷砖仅为14.8万平方米。”
由此可见,目前对华陶瓷砖提出反倾销的国家无一不是拥有自己发达的陶瓷工业,同时还在大量进口中国陶瓷砖。除却意大利、西班牙等以生产高档瓷砖为主的国家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陶瓷砖生产国都是以中低端的产品为主打。如此,中国陶瓷砖的低价,决定了其在同类产品中具有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出口目的国陶瓷企业在其本土的市场,反倾销也在所难免。
同时,尹虹博士还分析,符合上述条件的国家还有沙特、阿联酋,沙特等。这三个国家长期是中国瓷砖的第一大出口国,现在瓷砖工业在沙特高速发展,2010年从中国进口瓷砖6142万平方米,与整个国内的产量相近(2009年瓷砖产量世界第19),而在2005年沙特的瓷砖产量仅2000万平方米,阿联酋瓷砖产量2009年世界第16,长期是中国瓷砖的三大出口地之一,2010年跌到第四,中东的沙特、阿联酋、伊朗是对中国瓷砖产品反倾销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是临近的东南亚国家越南、印尼等国;还有埃及、墨西哥。
陶瓷砖反倾销或成常态
如果说之前对我国陶瓷砖反倾销的案例是零星的话,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早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所埋下的隐患来看,反倾销或将成为针对我国陶瓷砖出口的常态。
入世时的隐患
3月17日,欧盟对我国史上最大的陶瓷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正式公布,初裁结果表明:没有一家中国陶瓷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除了广东新润成、广东唯美和山东雅迪三家公司获得特别税率以外,其他企业均遭受临时性关税73%的惩罚。
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反倾销案发起国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必须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格;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国的原始数据。这就是欧盟为何可以选取美国作为替代国来判定中国陶瓷出口的反倾销税率。
事实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主要贸易伙伴因多种原因,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文件中坚持加入了几项对中国贸易不利的条款。其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存在明显问题,因为不能反映中国产品的实际情况,客观上鼓励了一些国家运用“市场经济条款”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这样导致了中国在加入世贸后反倾销案件的急剧上升。从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到2004年2月短短两年半不到的时间里,中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已经超过600起,为全球之最。由于其他世贸成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得中国企业在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时处境极为不利,不但败诉率高,而且被裁定的倾销税率也让很多企业难以承受。
而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所有世贸组织成员皆一致同意最迟不得晚于2016年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就意味着,在2016年以前,在那些尚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中,可以轻易的对中国企业、行业提起反倾销诉讼,并以替代国的形式裁定出很高的惩罚性关税,这其中也包括了中国陶瓷砖。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遭受反倾销诉讼的企业只有通过获得提起反倾销国家认可的市场经济地位才能免受高关税的惩罚。以欧盟为例,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姚爱峰认为,只要满足了欧盟对与市场经济地位认可的条件,可以获得相关权益,这些条件包括:一是,公司关于价格、成本和投入,包括原材料、技术和劳工成本、销售和投资方面的决定是依据市场信号作出的,反映了供应和需求,没有严重的国家干预,并且主要投入的成本充分反映了市场价值;二是,公司有一套根据国际会计标准独立审计的、并适用于任何目的的清晰的会计记录;三是,公司的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没有因为以前的非市场经济体制受到严重的扭曲,特别是有关资产折旧、其他呆帐、易货贸易和以抵偿债务方式实现的支付;四是,公司是否受到破产法和物权法的管辖,从而确保了公司经营的合法性和稳定性随着中国的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在欧盟反倾销调查当中,绝大多数中国公司都能顺利通过这个条件;五是,汇率转换依据市场汇率确定;六是,其他可能影响“市场经济地位”申请的因素除了以上实质性要求,其他一些程序上的要求也会对中国公司申请“市场经济地位”产生影响。
只要满足了反倾销诉讼国对市场经济地位认可的条件,在反倾销案件中将占据有利地位。
国际经济形势加剧贸易保护行为
2011年5月16日,美国联邦政府已达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公共债务上限;8月3日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已获两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议案,5日晚间,标普表示,出于对美国预算赤字问题的担忧,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调低至AA+。由此,美债危机引发了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导致利率可能上升,且可能引发新一轮经济衰退。随后,“降级风暴”袭向日本。8月24日,作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昨日宣布,将日本评级由“Aa2”下调一级至“Aa3”,前景展望为“稳定”。同时遭到评级下调的还有日本多家银行和政府机构。
自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之路颇不平坦。除了美国的债务危机,此前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已接二连三不断爆发,并不断掀起新的波澜。虽然,欧盟峰会就希腊新救助计划达成协议,短期以输血的形式阻止了其债务违约之际,但导致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仍未解决,欧债危机是否结束尚不得知。
作为全球两大主要经济体,美欧先后爆发债务危机。无论是美国出现债务违约或遭降级,还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相信都会令全球经济蒙受打击,引发新一轮的冲击。
而我国经济学家许小年则认为,世界经济根本谈不上二次探底,“因为从2008年开始世界经济就没有爬起来过。”他说,2009年看似有些复苏,其实那是给病体注射强心针造成的表面繁荣。
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放缓,意味着各个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国内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于陶瓷行业而言,正如尹虹博士在专栏中所提到的,在现有的反倾销阵营中,还将陆续增加新的名字,而反倾销之于陶瓷行业,在未来几年中或许将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