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东各市前三季度GDP已公布,最受关注的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个经济强市的数据——在今年1~9月GDP数据中,广州为 9500.5亿元,增长10%;深圳 8800.16亿元,增长7.50%;佛山 5350.2亿元,增长11%;东莞 3835.16亿元,增长6.50%,广州与佛山仍以两位数的增幅受到特别关注,而佛山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幅居四强之首,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在经济数据高基数上,佛山经济靠什么保持着高增长呢?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是因为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了,作为佛山重点支柱产业的陶瓷产业,已成功实现转型升级,达到了减产增值的目标,从而带动了佛山整体经济的增长。
佛山陶瓷业以转型获提升
佛山被誉为“南国陶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1984年,佛山引进国外第一条建筑陶瓷生产线,自此开始领跑中国建陶产业。目前,佛山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认定为全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和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和产业升级的双重“洗礼”之后,佛山陶瓷产业化危为机,主动创新改革,用产业转移保持扩张势头不减,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佛山陶瓷产业整治提升的成功案例,奏出了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强音。
2008年4月,佛山市政府连续出台《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三个文件,不仅对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规划,还对于佛山发展陶瓷总部经济做出了明确结论,要将佛山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推动佛山陶瓷由传统产业向都市型、创新型、知识型产业转型跃升。
对口转移成效显著
为了促进佛山陶瓷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转移,广东省政府安排了500亿的资金来支持这项工作的平稳开展。同时,广东省还制定了省内陶瓷企业对口双转移的政策,确定了佛山市与清远、河源、肇庆、揭阳、阳江等五市进行企业与人员对口双转移。广东省政府对转出地和承接地政府都下达了考核指标,同时安排资金进行扶持。省外转移则主要集中在江西、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安徽等省区。
佛山市及所属各区政府均推出了各项具体政策来引导陶瓷产业的转移和提升,具体方式包括资金扶持、产业转移、帮助关闭或转产后的企业安置好职工,维护社会稳定等。各级政府通过各种经贸协作渠道,鼓励和支持一些陶瓷企业到省内外原材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广阔的地区去发展陶瓷制造业,将属于企业转出地税收分成部分,全部返还给转出的企业,同时对这些企业腾出的土地或厂房用于“腾笼换鸟”,引进新的建设项目,并给予优先享受“三旧改造”的有关优惠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仅佛山市禅城区外迁的陶瓷企业就在佛山以外的承接转移地购置了32000多亩陶瓷生产用地,直接投入资金75亿元,规划新建生产线250多条,形成年产约20亿平方米的生产规模。伴随着大量陶瓷企业的外迁和扩张,佛山产区也开始步入打造陶瓷产业总部经济的转型期。
打造总部经济剑指产值千亿
致力于打造陶瓷“总部基地”的佛山市,计划到2015年实现陶瓷行业产值1000亿元。有业内人士介绍,佛山陶瓷高产值得益于一批领先企业在陶瓷生产技术上不断创新并获国家认可。今年,佛山宏宇陶瓷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清三维胶辊印刷技术”获得“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使用将废渣利用率提升到40%以上,提高节能环保效率。
素有“南国陶都”之誉的佛山近年加大力度进行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制造基地迁出佛山,而销售、设计、技术研发等部门加速集中。“佛山陶瓷行业20多年高速发展,从早期民营资本集中扎堆野蛮生长,到政策指引建立‘总部基地’,限令整改,集聚销售、研发等核心部门,整个过程从量变到实现了质变,”广东省陶瓷协会会长陈环表示,佛山的产值和税收双增加,能耗和排污减少。
佛山陶瓷协会提供的有关数据显示,佛山市陶瓷生产企业从2007年的400多家,经改造保留60家,全部实现清洁生产和生产工艺再造。目前全市集中聚集总部、会展、研发、物流和信息基地,陶瓷产量减少40%,产值、税收增长33%,能耗下降25%,排放二氧化硫减少20%。
用创意推动传统产业发展
最近三年多时间,佛山先后设立了10多个创意产业园区。创意经济被引入陶瓷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之中,形成了巨大的推力。佛山的思路非常明晰——用“点子”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用设计赢得市场,助推“佛山制造”向高端产业链延伸。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佛山陶瓷企业将“特种陶瓷”作为了一个突破点,并不断创新陶瓷的功能。
于是,国画陶瓷、摔不烂的陶瓷、皮革陶瓷、木头陶瓷、金属陶瓷、陶瓷展板、能漂在水上的陶瓷等,各种创新型陶瓷产品层出不穷。古老的陶瓷产业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就是创意的魅力。最近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四十条”重点支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佛山陶瓷产业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