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陶瓷出口“爬坡”该走多元路

“北方瓷都”——河北唐山是中国卫生陶瓷、骨质瓷和无铅熔块的发源地。境内数百家陶瓷企业争奇斗艳,“惠达”、“红玫瑰”、“隆达”等众多品牌闻名遐迩,产品远销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去年前11个月,唐山共出口陶瓷1.31万批、货值3.0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批次下降10.88%、货值上升0.01%。其中,出口卫生陶瓷11423批、货值2.5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批次下降9.85%、货值上升2.01%;出口日用陶瓷1656批、货值5510.43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7.41%和8.22%。

2008年,唐山陶瓷出口一度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虽然去年前11个月的出口货值同比小幅增长,但自第二季度以来,出口批次、货值呈持续下滑态势。

原因探析

笔者认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我国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是唐山陶瓷出口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但唐山陶瓷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结构、整体水平欠佳的综合竞争实力、出口市场较为单一的传统模式等,仍是难以有效抵御外部环境负面冲击的深层次原因。

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去年第一季度,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消费需求持续改善、企业库存回补动力较强;但毕竟全球经济复苏基础缺乏稳定性,去年第二季度欧洲债务危机等一系列不确定风险不断冲击世界经济秩序,就业市场的疲软严重影响着消费信心的恢复和消费需求的改善,国际陶瓷市场弱势运行。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对我国陶瓷出口和市场拓展的影响日益凸显。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汇改6年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节节攀升,累计升幅已超过30%。长期以来,唐山陶瓷固有的价格优势遭受重创,出口价格的上涨势必导致供求关系的紧张和竞争格局的重整。另外,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企业结汇风险加大,现金结算所产生的即期影响使得已售待结货款将因升值而打折。

国企改制、迁址影响。去年,唐山陶瓷出口总量受部分重点企业改制、搬迁影响较大。据统计,历年来红玫瑰、长城、华美等大型国企累积出口量在产区出口日用陶瓷总量中所占比重过半,但第一季度因体制缺陷导致的多种不稳定因素,曾一度使企业陷入停产状态。由此造成的亏产以及改制后承包方“扬内销、抑外销”的经营战略成为制约日用陶瓷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产品结构弊端。去年上半年,“质量提升”活动为惠达、中陶、隆达、海格雷等多家陶企品牌建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产品单价同比均上涨了27.24%。但整体而言,唐山陶瓷仍跳不出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模式,约70%的产品属来样贴牌加工,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产品结构极易陷入“低廉价格-压价竞销-贸易摩擦-出口受阻-资金短缺-升级受限”的发展怪圈。

出口市场结构畸形。多年来,唐山陶瓷出口对欧美市场的依存度过高。集中度过高的出口市场模式较易受制于进口国的贸易政策和反倾销措施,容易陷入贸易增长大起大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不利局面。

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持续攀高。目前,国内劳动力薪酬、原材料、燃料、电力、运输等价格的快速上涨或上涨预期在产业链中逐级传导,骨炭价格已由2007年的每吨3000元增至每吨5300元。生产成本的攀升对陶瓷产品价格的稳定施压过重,迫使企业纷纷抬高出口价格,唐山陶瓷原有的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部分外商已逐渐缩减在唐采购致使产区陶瓷出口总量出现萎缩。

对策建议

面对产品出口增速减缓、企业利润空间压缩等严峻形势,笔者认为,企业只有强化技术创新、深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才能有助于推动唐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鉴于世界各国在风俗习惯、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企业应深入研究国际陶瓷市场的需求变化、市场空间和产品发展趋势等,制定出拓展海外市场新战略。一是全面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大力拓展东欧、中东、非洲、南美市场,以与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系的国家为重点,创新营销方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营销体系,加速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风险分散、渠道多元、方式多样的国际市场新格局;二是有条件的企业要“走出去”,通过出席各类产品交易会、境外参展、网络化销售等渠道直接与最终客户取得联系,做到代理和自营相结合,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相协调,逐步由间接出口向直接出口过渡;三是努力提高对出口渠道的控制力,增强议价的话语权,防范中间商的层层盘剥,注册境外品牌、积累国际营销经验培养国际型经营人才,不断提升“唐山陶瓷”的整体形象。

此外,企业还应做好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工作,与检验检疫机构加强联系,借助检验检疫机构的技术优势,及时掌握国际陶瓷产品检测资讯。同时,积极申办国外各类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扩大出口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