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文人瓷画研讨峰会在常熟举行

3月23日至25日,第十届中国文人瓷画研讨(常熟)峰会暨《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新书首发式,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熟举行。我省数十位业内人士赶到常熟,与全国300多位浅绛彩瓷收藏专家汇聚一堂,探讨中国文人瓷画在陶瓷历史中的地位。研讨峰会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长张浦生发出感慨称,浅绛彩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的最后一个亮点。

在收藏热的今天,晚清浅绛彩瓷和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民国瓷的价值已被人们逐渐认识,从多年以前拍卖会上的附庸品,到现如今已登上了收藏家的大雅之堂。在拍卖场上深得收藏家的青睐,其中尤以浅绛彩瓷潜力巨大。其实,不仅仅是对市场的状况而言,收藏爱好者对于浅绛瓷的学习和研究更是愈来愈专业化。

这次在常熟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文人瓷画研讨峰会,是全国各地藏友们通过网络平台自发发起的,得到广大藏友高度认可和积极支持的全国性的藏友线下研讨和交流活动。中国文人瓷画研讨峰会先后在浙江诸暨、浙江宁波、江西景德镇、浙江杭州、河北石家庄、安徽黄山、湖南长沙、江西南昌、河北沧州等地成功举办了九届。本届研讨会从发帖到举办当天,便接受了300多位藏友的报名,我省就有数十位藏友参加,其中,赵荣华、熊中荣两位学者作为专家级嘉宾被邀请到会,我省另两位藏家在研讨会上专门做了专题演讲。

据悉,本届研讨峰会是历届中国文人瓷画研讨会人数最多,组织最全面,最成功的一次聚会,会后各地网友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文人风骨见精神的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是暂时受冷的陶瓷艺术精品,它的历史价值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24日下午的研讨峰会上,发言的藏家“天高海淡”介绍说,严格意义上来定义浅绛彩瓷,应该是清末同治年间到民国初年间,景德镇融入中国传统诗书画印题材的陶瓷,它区别与同治、光绪年间的粉彩瓷器和民国年间的洋彩瓷器,是中国陶瓷历史中一门独特的艺术。但遗憾的是,国内许多专业文博专家对浅绛彩瓷的历史和门类还不认可,往往将这段极具文人价值的陶瓷历史定位在粉彩或者洋彩之列,没有充分发掘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天高海淡”表示,文博专家的不认可并不表明浅绛彩瓷的历史地位就被抹杀,从这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专著中,就可以看到民间对浅绛彩瓷的研究之深,从这次研讨峰会中,参观的“博文轩浅绛彩瓷展示馆”中的近200件浅绛彩瓷,以及近年来,各大拍卖公司将浅绛彩瓷征集为拍品,且得到藏家的认可,价格不断攀升的现状,就完全可以证明,浅绛彩瓷是中国陶瓷历史上最具文人价值,更见文人风骨的陶瓷艺术。

研讨会上,我省熊中荣、“雅玩珍藏”也就民国新粉彩的艺术性作了发言,“井冈杜鹃”就艺术品市场的走势进行了演讲,他们的观点得到了来自全国藏友赞许的掌声。

浅绛彩中国古代陶瓷最后的一个亮点

这次研讨峰会上,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也举办了新书发行仪式,该书是近年来关于浅绛彩瓷的一部系统性的工具类大型图书,由徐锦范和陈兵先生主编。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先生认为,这本著作的发行是对于浅绛彩瓷的重要总结,也代表着中国浅绛彩瓷的光辉历程得以认知。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长张浦生在专题研讨中提出,在收藏热的今天,晚清浅绛彩瓷的价值已被人们逐渐认识,晚清浅绛彩瓷在拍卖场上深得收藏家的青睐。其实,不仅仅是对市场的状况而言,收藏爱好者对于浅绛瓷的学习和研究更是愈来愈专业化。盛行于晚清同治、光绪年间的浅绛彩瓷为釉上彩,它将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喜好以赭色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技法,移植到彩绘瓷器上,与当时艳丽媚俗的彩瓷相比,它显得清新典雅、秀丽温润、别具一格。再加上其具有诗书画印及署名落年款的特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深受广大民众的普遍喜欢。故而,浅绛彩瓷应为我国古代彩绘瓷史上最后一个亮点。它上承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特色,下启民国珠山八友新粉彩画风,值得收藏展示和专业研究。相信随着民众对浅绛彩瓷的认识加深,浅绛彩瓷将成为更多藏家关注的热点,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