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建筑卫生陶瓷“产量过剩”

2012年4月1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致函广东省陶瓷协会——《关于委托研究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政策的函》,6月15日广东省陶瓷协会换届工作会议之后,6月16日就召开了相关内容的座谈会,有工信部主管领导、省建材联合会、省陶瓷协会及十几家陶企领导参加。至此起草编写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政策课题研究报告的工作就正式启动了,上周五(6月29日)、本周五(7月5日)相关编写起草工作人员已经召开了两个整天的两次初稿讨论会。相关编写人员也已经同步开始了产业、产区调研、听取意见工作。

在参加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政策课题研究的工作中,无论是调研、听取意见还是彼此讨论,经常都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建筑卫生陶瓷产量是否过剩,是否在产业发展政策中要提“总量控制”,其实这个问题在行业内已经提出过多次,或者说已经提出过十几年了,甚至可以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近十几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产量过剩的声音,但今年这个声音更强烈些,现在虽不能说是行业的共识,但一定是大部分行业人士、专业人士的看法,更是主管部门、政府官员的主导看法。但我的看法不完全赞同用简单的“产量过剩”来描述行业的现状。现阶段谈论行业的产量过剩,至少要谈到绝对过剩、相对过剩、动态过剩、局部过剩以及过剩的未来。

【历史上多次产量过剩误判】最经典的是1997年,我国瓷砖产量从1996年的13.57亿平方米上升到18.42亿平方米,全国建材行业一片“产量过剩”、“白色恐怖”的呼声,要求政府限制装备进口,控制产能。现在2011年全国瓷砖产量87.01亿平方米,很难想象1997年的“产量过剩”,2005年我国35亿平方米的瓷砖产量到2011年87.01亿平方米,连续八年两位数的增长几乎时时伴随着“产量过剩”的旁白,其结果就是不可思议。

【绝对过剩】2011年我国表观年人均瓷砖消费量[=(年产量-出口+进口)/人口总数]达到5.61平方米/人(其中:产量87.01亿平方米;出口10.15亿平方米;进口忽略)。这是我国表观年人均瓷砖消费量数据的历史新高,也表明我国的年人均陶瓷砖表观消费量明显处于高位,目前位于世界第一。历史上2005年西班牙瓷砖产量6.09亿平方米(当时位于世界第二大陶瓷砖生产制造大国),国内消费3.03亿平方米,4520万人口。出口3.41亿平方米,2005年西班牙年人均瓷砖消费量达6.7平方米/人。我国目前表观年人均瓷砖消费量是全球第一,距2005年的西班牙人均瓷砖消费量约20%。对比近年中国与西班牙的经济增长,基建的规模,可以说我国的瓷砖产量离绝对过剩还有一段不长的距离。

【相对过剩】所谓相对过剩是指建筑卫生陶瓷产量接近市场需求,因为某些自然与政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短期的相对过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家4万亿带动下的过度救市,导致整体经济膨胀而充满泡沫,近两年又连续打压楼市房地产,2012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大批下滑,导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面临销售下滑、库存增加,行业频现产量过剩的迹象,这实际上是经济疲软时期、经济调整时期的一个产量相对过剩,暂时过剩。

【动态过剩】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不仅拥有中、高、低档,而且品种花色五花八门,如果抛光砖产量过剩了,瓷片也过剩吗?全抛釉过剩了,微晶石也过剩吗?大路货产品过剩了,品牌产品也过剩了吗?显然不是,至少现阶段是这样,或者说在绝对过剩到来之前,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的动态过剩或局部过剩。

【过剩是市场经济的终极】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近十几年在“产量过剩”的包围下发展,似乎永远没有过剩,这是不可能的。我国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几乎100%的民营企业,其游戏规就是市场经济,充分竞争,发展的终极必然是过剩,而且是绝对过剩,这一点一定与服装、制鞋等轻工产品相类似。笔者的观点是这个绝对过剩是一定会来的,我们一定要面对的,市场会调节的,大可不必太紧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一道风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更是一种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