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以来,景德镇的陶瓷产业一度陷入困境,但是,景德镇艺术瓷等类别非常出众,无论古代或是现代的陶瓷,国内外最高成交价依然被景德镇瓷器牢牢占据。
景德镇生产的陈设艺术瓷,究竟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近几年来,这个问题时常在景德镇的陶瓷业界被提及。很多陶瓷艺术工作者坚称自己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他们生怕别人将自己的作品与工艺品画上等号。是什么原因,让现在的陶瓷艺术工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身份,有如此的关注热情?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工艺品和艺术品的相关定义。
百度百科词条解释:工艺品,手工艺的产品。即通过手工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产品,是对一组价值艺术品的总称。比较典型的工艺品如石膏像,开采及制造皆采用手工。以此材料制作成的工艺品,具有迎吉纳祥、趋福除弊的特别含义。工艺品的种类繁多,如木、牙、竹、碳、玉雕、琉璃、彩雕等。
艺术品,一般指造型艺术的作品。一般的艺术品可视为含有两个成分:一是作品上的线、形、色、光、音、调的配合,寻常称为“形式的成分”或“直接的成分”;一些题材寻常称为“表现的成分”或“联想的成分”。
艺术品用途的范围很广,一般的艺术品,可以被当作居家摆设。而珍贵的艺术品多用来收藏。
一件作品能否被称为艺术品,首先是因为其具有艺术性,其次,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位资深的陶瓷收藏家谈及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关系,他表示,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区别在于,艺术品本身就是工艺品的衍生,只不过,艺术品被附加了弹性的价值,而这段弹性的价值,在经济和收藏杠杆撬动下,成为了资本的聚集高地。接下来,听收藏家讲一个故事。
“一次,我见了四位艺术家,一位中青年,一位大师,一位教授,一个老师。在与这四位艺术家交谈时,我同时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资金流涌入的感觉。第一位中青年告诉我,一位人士给他下了50个作品的订单,就这订单就够撑死他了,这个订单的消费方向是礼品市场;第二位大师告诉我省内的一家国企疯狂购入他的作品,几乎是只要出来就要,购入的目的是企业文化;第三位是教授,国内一位人士一掷千万购买了他9块瓷板,只是为了收藏;第四位老师,和一家数一数二的著名高端酒类国企正在合作开发一个高端陶瓷酒文化项目,这个项目一旦成型即足以震撼整个瓷业。”收藏家说,这四位艺术家,在资金流入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可是当我们分析他们的资金来源方向时,我们不难发现,景德镇艺术陶瓷的消费市场中除了传统收藏市场等,其实已经是相当的多元化了。除了第四位老师和高端酒企这种合作项目是一个崭新的,也是富有创造性的市场外,现在景德镇艺术陶瓷的消费市场可以罗列出下面多个方面,当然,消费的主体还是收藏市场,可是如今的礼品市场至少也将切割掉整体市场的3成。加上民企,国企收藏,这股资金不可小觑,这股资金足以短时间送艺术家上卫星。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在景德镇造个名人何其简单,根本不需要他是不是大师的头衔。是不是只要是在景德镇,是个艺术家,画出的作品,就是名作呢?或者说画得好的东西就叫名作?景德镇现在真的不缺名人,不缺名作,哪个作品画得不好?以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发展程度,哪一件作品不比古瓷好?甚至就是国贸那里做批发的瓷器,也未必比教授、大师的瓷器差。一些投资者仅仅只是因为这些瓷器放置的地方而决定他们的身份,这和以貌取人有什么区别。收藏家说,我们要选择一件作品,一件收藏品,一个投资品,我们需要去看看和研究这个艺术家,这个人。很多艺术家不是都值得一直跟下去的,我们要看得见艺术家所存在的艺术事业的瓶颈,很多人是突破不了的,这和艺术家的生活、背景、地位、价位等等,都有着太多的联系……在收藏家看来,景德镇的许多高级工艺美术师,真正懂工艺的美术师是很少的。大多只是画画的,或者单纯的借助绘画获得陶瓷的价值体现。所以,景德镇很多高级工艺美术师,只能被称为高级美术师。因为工艺这一摊子,已经被基层工人取代。人们理解的工艺品,大多只是单纯的好看。艺术品,则被赋予了收藏和高经济价值。因而,工艺品侧重于只是制作。艺术品则注重于创作。这个,就是艺术家们为什么反感自己的作品被称为工艺品的本质。
收藏家表示,工艺是陶瓷的根本,没有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但工艺不能取代陶瓷的价值。也不能完全表现陶瓷的价值。因为,一件陶瓷作品的价值,主要还是因为它是艺术家艺术思想的体现。王锡良为什么能够受到尊敬,他的作品为什么能受到市场的追捧,并不是读书、学历的问题。而是,他表现出了一种学养和综合素质。王锡良从匠人上升到大师,在于他的乐观、豁达,以及诚实。反观许多艺术家,更多的是一种贪婪、霸气。因此,关键是艺术家自身的提高。从近两年的形势看,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似乎很火爆,经济规律也许违背得了,但是,哲学规律不可能被违背。艺术家们自己不珍惜市场,最终会自己砸掉自己的市场。
其实,陶瓷作品与其他的艺术品相比,它的独特性恰恰在于它繁复的工艺性。
在民国之前,景德镇的陶瓷纯粹就是工艺品,因为,一个瓷器,是不可能一个人完成的。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元青花原本就是工艺品,但是,经过岁月的积淀,它现在就被称为艺术品中的精品。所以,所谓的工艺品和艺术品原本就没有非此即彼的矛盾。一件工艺品,如果有了艺术的品质,它自然就是艺术品,而一件陶瓷作品,即便是艺术家所画,但如果达不到艺术美的效果,它就仅是一件工艺装饰品而已。
“我们在与艺术家交流时,很多艺术家都称自己的陶瓷作品是艺术品,生怕别人把它当成工艺品,好像,那样就掉分子了。”可是,他们怎么都离不开工艺匠人的帮助。
至少,他们画的瓶子也好,瓷板也好,都是别人做的。倒是王锡良大师,始终强调陶瓷作品的工艺性,但是,以王老师这样的高度,他的东西照样值钱,可是,他却清醒得很。王锡良说,“我就是一个手艺人”,很简单地说明了一切。如果艺术家自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的作品自然就有了艺术性。
如果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它自然只能被当作一件工艺装饰品。
青年陶艺家魏卿清楚地记得,王锡良在张松茂陶瓷艺术培训中心授课时,曾特别强调,陶瓷作品的工艺属性。就算大名鼎鼎的“珠山八友”,也无法忽略陶瓷作品创作中的工艺性,他们极少有人可以从头到尾独自完成一件陶瓷作品。在过去,陶瓷行业的分工极为精细,会画的不会填,比比皆是。
在短短的近20年里,中国的陶瓷艺术形成了纷繁多样的艺术形式,而陶瓷艺术在与新技术的结合方面,也显示出了这一古老艺术与时俱进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当代陶瓷艺术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与风格,已经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陶瓷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上的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创作中求新求变,融入个性风格。
有业内人士曾盘算过景德镇在册的艺术家人数,粗略地算下来至少也有万人,以每个人人均每天产出一件作品来算,一个月就是30万根瓷器,一年就是360万根。
而这些瓷器基本上都已经销售出去了。写到这里,肯定有朋友质问一天出一根瓷器有违艺术家的创作实情,其实,这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也是一个平均的估计,况且景德镇实际绘画的艺术家人数远远不止万人。在收藏家看来,这一年360万根瓷器的计算只有少估的,绝对没有多估。
试想一下,360万根瓷器进入了市场,都宣称有潜力,有投资价值,有远景预期,怎么可能啊。艺术陶瓷腾飞了十年,十年生产的陶瓷也绝大多数都销售出去了,要是还留在景德镇,堆也堆不下了,这样也就是说,至少有3600万根瓷器在市场上流转,而这个数字每天都在以几何数增加。而以后这些瓷器都是在同平台、同市场上进行竞争,有多少最终能够值钱,最终能够被市场认同,大家此刻的心态是不言而喻的。瓷器历史以来就分有民窑官窑之别,其差别不仅仅是在工艺上,更多的是在于价值上的。民窑的价格永远追不上官窑,这是为什么,东西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自己的特定语言,漂不漂亮,精细不精细,重复不重复,认真不认真,不就这么简单吗!“您不会真的认为渣胎碗那种流畅而飘逸但机械性极强,高度的重复,就是艺术,就真的是民窑文化之大成。非也,我们判断价值不应该是以前朝的艺术性的模仿程度高低来决定同样的玩意,在当代也能得到肯定,这与前朝的诸多因素具有很强的结合性。但是,我能肯定,渣胎碗画得再好,画不成大师,这是铁定的了。今天的大师即使再饱受争议,可是怎么也能具有时代性,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只是有多少会被历史掩埋,有多少能够为万代传诵,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检验。”收藏家表示,在360万根瓷器里面,能有多少值钱,也绝对不可比古瓷,古瓷存在一定的稀缺性和历史文化性,而在今天这样一个资源与艺术爆炸的时代,工艺高度发展的时代,瓷器也不再是有个人名就值钱的时代了,我们要考虑的太多,太多。
脚踏实地地搞作品,只要东西好,不管是艺术品也好,工艺品也罢,它们都会有自己应有的价值,市场无形的手,会做出最真实和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