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产业在传承经典过程中不懈创新

景德镇陶瓷网讯:近年来,有些传统文化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悄然没落,甚至永远成为历史。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就是其中之一。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陶瓷文化底蕴深厚,也在悄然进行着革新之路,技术创新成为传统陶瓷发展的不二选择。

3月18日,记者来到景德镇市光明瓷厂厂区,厂区内已经见不到昔日火热的生产场景,厂里大部分厂房、设备租给了个体经营户经营。光明瓷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厂里不再生产,但是这门技术还是要传承下去,现在在厂里租赁的多数企业从事着青花玲珑的生产。光明瓷厂内的私营企业主杨红霞女士原是该厂一名普通选瓷工,下岗后的她与家人一起租赁了部分厂房,办起了陶瓷作坊,至今已过去了十余年,现在也打出了自己的招牌“海玲瓷业”。

记者在杨女士的厂房内看到,厂房内光线充足,流水生产线排列整齐,工人们很有干劲。杨女士向记者介绍,现在批量生产的日用瓷都不是手工拉坯,而是机器进行压坯。记者看到工人将块状的瓷土放进模具里,再将模具放入压坯机上,让其在机器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工人将压坯机的拉杆用力按下,一个碗就成型了,前后只需要十几秒钟的时间。随后,该工人又将刚压制好的、仍在模具中的碗,翻过来放在打眼机上用力一按,就出现了整齐的眼孔。“这样一个碗就算是成型了,待碗晾干自然与模具脱离开时,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杨女士告诉记者,有了压坯车和打眼机,极大节省了制瓷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以及对工人技艺的要求。

据杨女士介绍,过去陶瓷烧造使用柴窑,窑温前后不一致,烧成的时间全靠老艺人的眼观耳听,烧成质量参差不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通过窑炉的技术改造,实现了窑内温度的数据可控,既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又保证了陶瓷品质的稳定性,光明瓷厂很早就开始使用管道气进行陶瓷烧制。杨女士告诉记者,管道液化气烧瓷安全、节能、高效,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发展,她从其他人手中购买了一座管道液化气梭式窑,开始集陶瓷生产、烧造为一体。

杨女士在光明瓷厂内还有一家门店,很简陋却也承担了许多的使命。梭式窑内烧制好的瓷器会在第一时间集中在这个门店内,工人们在此进行磨瓷、选瓷,按照品级依次摆放,然后再集中进行包装。记者在现场看到,刚刚从窑中出来的瓷器还带着热度,工人们麻利的将它们逐个放在磨光机上进行打磨。工人告诉记者,以前打磨都是手动放在磨石上进行的,磨起来很累、很耗时间,但有打磨机以后,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陶瓷是具有特色的传统工艺,是景德镇千百年岁月沉淀下来的历史文化品牌。青花玲珑瓷是青花装饰工艺与玲珑工艺巧妙结合的产物,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外国人称为“嵌玻璃的瓷器”,如今依旧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谈起光明瓷厂,在老瓷都人心目中,它是青花玲珑瓷的代表,如今光明瓷厂虽已不再生产青花玲珑,但是传统的东西还要传承下去。在商品经济社会里,搭上技术创新这辆动力快车,传统陶瓷也将在现代生活中行进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