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网讯:你了解景德镇吗?景德镇陶瓷史有多少年?相信一般人的答案都是“千年瓷都”。
长期以来,人们对景德镇陶瓷最早历史的认识,来自《浮梁县志》(乾隆版)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东汉为公元25年至220年,以此推算,景德镇的制陶史为1700余年。
但是,从几年前就提出景德镇陶瓷历史有10000年设想的余希平,近期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景德镇陶瓷史应有20000年。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对乐平涌山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以下简称涌山遗址)的一些调查研究。
究竟余希平在涌山遗址发现了什么?他有何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涌山遗址还藏有多少秘密?
作为景德镇一名陶瓷艺术工作者,因为2003年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次经历,让余希平产生了对古陶瓷研究的兴趣。在研究的过程中,他提出一个构想:景德镇的制陶史有10000年。这个构想来源于他的一些零碎发现,但是提出后并没有得到认同。
一直深信自己观点的余希平一时陷入苦恼,他比之前更积极地寻找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直到碰到涌山遗址,余希平重燃了希望,并且在这有了令他更为兴奋的发现。
乐平涌山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经国家考古界所确认、经过科学发掘鉴定过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余希平介绍,涌山遗址考古历史悠久,在1947年前,江西地质调查所负责人章人骏首次对涌山岩洞进行地质调查,发现“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后经专家鉴定,属于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196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协助下,对涌山洞穴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和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石英质石片。经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专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鉴定,涌山洞穴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1987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余希平告诉记者,在2011年12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任刘玉清,南京望族文化研究所所长王耿,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副所长徐长清、研究员张文江、肖发标,省博物馆研究员刘诗中,乐平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余庆民,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李妍等专家学者前来涌山进行调查,他作为古陶瓷研究者也参与了这次调查。
“在这次调查中,刘诗中发现西周历史时期部落领袖使用的原始青瓷‘豆’、新石器时代印纹硬陶、洞穴遗址有18处。王耿发现涌山遗址部落领袖洞穴岩壁上的‘星象图纹’、‘食物石槽’、‘古文字’,部落领袖坐的‘石椅’、睡眠的‘石床’。”
余希平说,涌山遗址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直至商周时代非常长的一个时期的古人类文明发展史,为涌山遗址作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提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找到了科学依据,专家们建议争取国家十大考古发现。
而在这些发现之外,一直致力于古陶瓷历史研究的余希平有自己一个独特巨大的发现。
比“天下第一陶”更早的古陶?
自从提出景德镇陶瓷史有10000年的设想后,余希平去过万年仙人洞、王港乡坑口村古瓷窑址等地方探访,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解答。他表示,现在他全身心都扑在了古陶瓷研究上,只要哪里有动静就会立马过去看看。而他跟涌山最早的接触并不是在2011年,早在2009年他就登上过涌山。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被涌山当地人誉为涌山史前文化“保护神”的徐裕西,今年69岁的徐裕西就住在涌山遗址所在的鸡公山下。为了涌山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不再遭受人为破坏,徐裕西告诉记者,他将毕生积蓄的钱都投入到了保护中。从2009年开始,他开始在悬崖峭壁上修建水泥栈道和游步道,现在已经修出了一条通往山上的路。而就在修路中,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随便在鸡公山哪里开挖,都能挖出几块陶片甚至是几乎完整的陶罐。
也就是这个讯息把余希平“招来了”。当余希平听说涌山遗址在修路时发现大量古陶片,他欣喜若狂,2009年下半年的一天,他独自一人登上了涌山遗址的山头,见到了丰富的古陶残片,那时认定为新石器时代古陶遗址,年份为1万年前后的文化遗址。2011年5月27日,他在涌山遗址发现一件古陶残片,纹饰和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具有1.7万年历史的软陶(又称“夹砂红陶”)相似,都是竖纹,烧制火温也相同。因此余希平认定万年软陶和涌山遗址软陶年代相同,涌山遗址的古陶历史也有1.7万年。
最大的转折点发生在2011年6月21日,余希平在对涌山遗址进行调查时,从收集到的古陶残片中发现一件古陶,没有夹砂成分,烧制古陶的火温只有500度左右,他认为这件古陶比万年仙人洞出土的夹砂红陶年代还早。
“万年仙人洞陶泥中掺了砂是经过长期科学试验才知道细砂在‘陶罐’中烧火做饭时起到传热快、不容易破裂的作用,它是经过700℃左右火温烧制成的。这表示万年的软陶已经是一件成熟的手工业产品,在它前面应该还有源头。涌山遗址的古陶没有砂子成分,并且陶质疏松,约500℃火温烧制,因此,它应比万年的软陶还要早。”
之后,余希平又有了新的发现。2011年12月14日,也就是与众多专家学者一起做调查的那次,余希平在涌山遗址发现了烧制陶器的陶窑窑盖,分析陶窑的烧成火温约500度,认定为旧石器时代陶窑。2012年春节期间,他再次登上涌山遗址山头,发现陶窑遗址,分析陶窑窑盖烧成火温约400度,同样认定为旧石器时代陶窑。同年10月1日,他发现残留的陶窑窑壁,但年代无法鉴定。
2012年6月28日,被余希平一直拿来作对比的万年仙人洞出土的软陶也有了科学论证。当日,美国《科学》杂志上刊登文章称,中美科学家鉴定认为这些碎片距今已有两万年历史,这自然成为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始陶器,被誉为“天下第一陶”。
余希平通过自己发现的软陶和陶窑分析得出,景德镇的古陶历史比万年仙人洞的“天下第一陶”还要早,绝对有2万多年历史。至于具体能早出多少年?他表示还需经过碳14科学测定。
在谈到万年古陶和涌山古陶的关系时,余希平分析,万年仙人洞处在景德镇和万年交界线上,距涌山遗址只有五十公里地,它的远古先民可能是涌山人的后裔和分支,万年古陶的生产技术很可能是从涌山遗址传播出去的。
专家:没有地层关系认可,不能说服人
针对余希平提出的“景德镇古陶史有2万多年历史”的说法,记者采访了乐平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余庆民。作为曾参与2011年12月涌山遗址地面调查的专家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余庆民很有发言权。
余庆民告诉记者,涌山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本身就比万年仙人洞早,专家们在会上也都认为,景德镇地区涌山镇有可能发现比万年仙人洞更早的人类文化遗址。在这次地面调查中,他们陆陆续续在涌山山上和山下发现了大量的陶片,但至于陶片的年代,他们不好确定。“究竟是旧石器时代的?还是新石器时代的?会不会比万年仙人洞的更早?这个不能贸然说,都只能说是有可能。”
之所以不能确定,余庆民表示是因为没有地层关系,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不能说服人。“关键是没有得到地层关系认可。地层关系是从地质学上来说的,最下一层是哪个年代,最上一层是哪个年代,肯定是越到下面年代越早,这是很科学的,是大自然的演变规律。涌山遗址没有经过很正规的科学地发掘,所以说这些陶片还有待于以后新的发现以及专家的认证。”
对于余希平的说法,余庆民的观点是,作为一家之言他(余希平)可以这么讲,自己不反对,也不赞同。之所以不反对,是鼓励这种敢于探讨的精神,做大胆推测,小心求证。但从专业角度来说,这种观点没有经过科学的考古程序认证,他不能赞成。
余庆民同时提出一点,因为万年仙人洞遗址在明代中期的时候,就是属于乐平的,现在万年仙人洞的水系也还是流到乐平,既然万年仙人洞在历史上是归乐平管,就可以说是景德镇地区,“在几万年前根本没有景德镇、万年的概念,万年离景德镇大概就是50来公里,很近。这里都是同一种地貌、植被等,我们就是一个相同部落、一个文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