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春光无限

景德镇陶瓷网讯 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新旧交替的红墙碧瓦,风格各异的陶吧作坊,川流不息的瓷工游客,走进市雕塑瓷厂,放眼望去好一派热闹繁华、生机盎然的景象!市雕塑瓷厂在经历了昔日的辉煌和转型时期的举步维艰后,如今,地处厂区内的景德镇首个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可谓风生水起。它是如何打造而成的?今后的发展之路又会是怎样?日前,记者专程前往雕塑瓷厂进行了一番探访。

“雕塑瓷厂经过50多年,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2009年企业改制以后,雕塑瓷厂结合自身优势,充分整合陶瓷文化资源,将传统制瓷技艺与现代陶瓷创意文化相结合,着力打造具有瓷厂传统陶瓷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市雕塑瓷厂厂长汪建中在谈到该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时说,企业改制以后,雕塑瓷厂摆脱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一心一意谋发展。该厂坚持“改制不解散”的原则,为下岗职工搭建起再就业的平台,依托厂区内现存的炼泥、成型、烧炼等制瓷配套体系,组建了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为首的30多家名人工作室,并以此为纽带,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热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鼓励和帮助他们努力开发陶瓷创意文化产品,许多有一技之长的职工也纷纷效仿,租厂房办起了家庭作坊。

一时间,这些名人作坊、家庭作坊生产红红火火,还吸引了市内的许多陶艺家、高等院校的教授们,乃至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纷纷入驻,甚至有国外的艺术家慕名前来。不同风格的陶瓷文化与创意在这里产生了交流与碰撞。

在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交谈时,他表情凝重地谈到:“雕塑是艺术中的‘重工业’,它的难度大,用简练的造型来表现深刻的含意,它既能做单件的手稿、孤品,也可以翻模制作国际上十件之内的原作,还可以限量规范生产。雕塑中的印坯和彩绘装饰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它既有技巧也有创造性的劳动,雕塑在陈设艺术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是一个大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雕塑瓷厂的深厚底蕴,这些都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追梦人。“我第一次来景德镇,便被这里浓厚的陶瓷艺术氛围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来自云南的陶艺家陈敏告诉记者,她2007年在雕塑瓷厂内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她认为,雕塑瓷厂有优越的制瓷环境,这里聚集了许多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不仅为陶瓷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还对个人艺术创作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这里有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得天独厚的制瓷条件。”来自韩国的陶艺家金先生毫不掩饰他对景德镇的喜爱。一年前,金先生在朋友的推荐下入驻雕塑瓷厂,由于这里有完备的陶瓷生产配套流程,因此他可以很方便地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东西。

在雕塑瓷厂,除了名人作坊外,还可以找到各种风格独特的陶瓷文化创意实体。改制以后的雕塑瓷厂十分注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引进先进的市场竞争机制。“乐天陶社”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外来公司的入驻,带来了很多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术,对促进和繁荣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了解,雕塑瓷厂内现有240余家各种类型的陶瓷文化创意作坊、门店,就业岗位达1500多个,形成了雕塑陶瓷创意文化产业链。

每逢星期六或法定节假日,雕塑瓷厂内就异常热闹,由“乐天陶社”发起和组织的“陶艺讲座”、“乐天创意集市”,成为许多陶瓷爱好者的绝佳去处,一件件造型独特、手工精巧的创意陶瓷令人耳目一新。

记者见到小张,是在陶瓷创意集市上。她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每周六,她都会拿着自己烧制的小玩意儿来这里出售。她制作的小陶瓷手工精巧、细致,总能吸引很多游客的目光。小张告诉记者,大学生成为陶瓷创意集市上的“主力军”,不少大学生在这里找到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实现了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谈到雕塑瓷厂以后的发展之路,汪建中信心满满。

他说,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雕塑瓷厂带来了新的生机,要不断推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向前发展。今后,雕塑瓷厂会认真踏实地做好协调、沟通、服务、管理工作,为进驻瓷厂的各个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群体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使他们安心搞好陶瓷文化创意事业,把雕塑瓷厂办成艺术家创意、创业、创作、创收的产业基地,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做得久。在发展创意陶瓷文化的同时,要继续从事传统雕塑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积极发展宗教用瓷、各类雕塑宗教用瓷。此外,雕塑瓷厂还在筹划建设一座可以承载收藏、展览功能的雕塑陶瓷艺术博物馆,吸纳国内外陶瓷类、雕塑类、瓷画艺术类精品,搭建陶瓷雕塑艺术创意园对外开放的窗口,使景德镇陶瓷艺术能够走得更远、更广、更久。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前不久雕塑瓷厂省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荣获了市工人先锋号的光荣称号。这是对雕塑瓷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极大的鼓舞和肯定,也让我们看到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和辉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