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平方米的探方内竟然挖掘出近30000件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陶瓷器!6月6日下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媒体现场展示了这批最新考古新发现。这是广州城市考古首次出土如此丰富的清代晚期陶瓷器遗存。专家初步推论,发现地一带至迟在清代晚期存在专门运输陶瓷器的码头,这批清代青花瓷器很可能因为残损而被抛弃。
挖掘地点:长堤大马路
根据历史地图和文献记载,工地所在地位于明清广州城外城以南、珠江北岸,东西分别靠近明清广州城外城的靖海门、油栏门,工地南面隔江原有海珠石(今新堤二横路一带)。
记者现场探究看到,发现地位于广州长堤大马路258号原大三元酒家旧址的工地地下5米深处,呈现长方形整齐堆积状态,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在近日连续暴雨的冲刷下,青花瓷器显得纹路十分清晰,均有破损但相当部分可以修复。
挖掘种类:青花瓷居多,也有彩绘瓷和日本瓷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易西兵介绍,挖掘的陶瓷器以青花瓷器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彩绘瓷器。器类以碗最多,还有碟、盘等,均为日常生活用器。
这批瓷器图案以双喜纹占绝大多数,其他图案还有草叶纹、山水风光等。一些杯、碗底有“同治”或“同治年制”铭款,从而确定了这批陶瓷器的年代。
专家在这批陶瓷中,发现一些瓷器,其釉色、纹饰风格与中国瓷器不同,有的落有日本人名款识,可能属日本产品。
或为陶瓷贸易残损品
从挖掘情况看,这批陶瓷器使用痕迹不明显,并且相当一部分比较完整,仅残缺小部分,不像是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后抛弃形成的“生活垃圾”。根据文献记载和有关广州古城的外销画,明清时期广州城南、珠江两岸商贸繁盛,清代中期以来,珠江北岸东至五仙门、西至十三行一带,更是十分繁华,江边有许多码头供货物中转。此次挖掘的陶瓷器遗存位于临岸的河沙淤积层中。
专家初步判断,这一带至迟在清代晚期存在专门运输陶瓷器的码头,在运输过程中陶瓷器有损坏,因此在码头上岸时,残损的陶瓷器被就地处理,扔到码头附近的河道,从而形成陶瓷器堆积。具体将在下一步的继续整理研究中解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