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示考核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举行。副市长熊皓出席并巡视考场。
当日上午7时左右,全市130位艺术工作者来到考核现场,准备展示自己的绝活。考核一开始,粉彩、墨彩、新彩、古彩、青花、雕塑等形式的陶瓷创作以及根雕制作等技艺纷纷被展示出来。现场,李菊生、曹春生、饶晓晴等7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也被他们精湛的技艺所吸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申报人数之多,技艺种类之广,总体技艺水平之高都超过往届。
据了解,近几年,全市共开展了三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选活动,共选出224名代表性传承人。为进一步充实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从今年5月以来,景德镇市就开展了第四批传承人的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本次评审分现场技艺考核表演和作品展示两部分,从7月6日至8日,共有130人前来申报、390件作品参加展示,接受专家现场评审。
心系传统技艺,陶艺传承人渴望更多关注
7月6日,天气非常炎热,但是,这却丝毫阻挡不了艺术工作者们希望将自己的绝活传承下去的心态。当天,共有上百名艺术工作者参加考核,其中有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3位省工艺美术大师,此外,还有许多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申报人所从事的技艺涵盖了景德镇市手工制瓷技艺当中拉坯、利坯、釉上釉下绘制以及根雕、红茶等5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今年参加人数很多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参加人数明显增多。整个会议室里面大多都是陶瓷工作者,他们时而低头深思,时而抬头注视自己的作品。一件件陶瓷坯胎,经过了他们的精心打磨之后,变成了一件件精品。
为什么今年的人数比往年多出许多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批考核全市共有156人申报,既有70余岁的年长者,也有30多岁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传统老手艺、民间手工艺逐渐从人们的生活和记忆中淡出。许多珍稀罕见的民间工艺因后继无人正面临消失困境;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后继乏人,也面临灭绝。也正是因为如此,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普遍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所以今年参加的人数比往年多出了许多。
古稀老人的坚守
在现场,一位陶艺工作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她就是74岁的徐秀娥,徐秀娥从十岁开始学习青花玲珑,一直至今。满头白发的她,坐在考核现场非常醒目,谈起参加考核的原因,老人一边用小刀在瓷碗上认真地雕花一边回答记者:“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展示考核,就是因为喜欢才来参加的。平时在家我也雕刻,比如刻刻观音、金鱼等,这门技艺是从我的祖辈流传下来的,我们家世世代代都靠这门手艺养活自己”。
虽然年纪大了,但徐秀娥依然对陶瓷艺术充满激情。平时在家,她也经常带徒弟,她希望有人能够继承她的技艺。徐秀娥说,“这门技艺说难学其实也不难学,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要是不喜欢,就很难静下心来琢磨”。采访结束时,她告诉记者,“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有更多人关注这门技艺,也希望有人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传统陶瓷技艺亟待传承
与其他传承人桌上摆满了颜料、刀具、画笔等工具相比,.侯隆仁的桌上显得有些另类,他的桌子上只有简单的一把刀和一块塑料皮。记者看见,经过侯隆仁的巧手打磨后,这块塑料皮有如一朵栩栩如生的菊花。侯隆仁告诉记者,“我这门技艺属于雕刻技艺,以前青花玲珑碗上面的边纹、底部的花纹都是雕刻完了之后印上去的,这是一门冷门技艺。”
“现在学习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侯隆仁说,30年前与他一起从事雕刻的手工艺者还有很多,但是如今坚守的人很少。“平时我都很少雕刻,除非是熟人。”侯隆仁告诉记者,为了生计,他也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心爱的雕刻。
不过让侯隆仁觉得欣慰的是,近期他收了两个来自陶瓷学院的徒弟。他告诉记者,这两名学生是陶瓷学院的教师介绍给他的。有人跟着自己学习雕刻,让侯隆仁感觉自己的技艺有了传承。“我这次来参加考核,也是希望这门手艺能够继续发展下去,不想让它随着时间的变迁消失掉。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收到更多的徒弟,将这门手艺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