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 雕花描金薄胎碗

  一只当代瓷碗,价值百万元?昨日下午,记者在醴陵瓷收藏爱好者王虎纯(应采访对象要求,此为化名)家中见到这只由工艺美术大师唐锡怀创作的雕花描金薄胎碗。王虎纯告诉记者,该雕花描金薄胎碗世上仅存两只,另一只已被博物馆收藏。

  珍贵:该瓷泥已绝迹

  王先生是一位有着30年醴陵瓷收藏史的铁杆瓷器发烧友。在他家中,楼上楼下都摆放着精美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其中90%以上出自林家湖、邓景渊、易炳萱、邓文科等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之手。而在他的500多件藏品中,“镇家之宝”正是这只雕花描金薄胎碗。

  当着记者的面,王先生从书房中一个隐蔽的柜子里捧出一个箱子来,打开后,小心地把“镇家之宝”捏出来,放在台灯下让记者观看。只见该碗碗口金线流畅,碗体润如白玉,虽薄如蛋壳,却还在上面精心雕刻着大朵的芙蓉,迎着灯光,玲珑剔透。正在记者细细欣赏之时,只听见耳边“铛”的一声,响起清脆有力的美妙金属声,隐隐还有着回声,原来,是它的主人在碗身上轻轻弹了一下……“用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来形容它是太贴切不过了!”王先生脸上的表情很沉醉。

  去年9月,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与湖南省政府文史馆、省收藏协会联合举办了“民间寻宝·走进长沙”活动,王先生这只雕花描金薄胎碗的亮相曾引起了收藏界的轰动。我国研究近现代陶瓷方面的专家陈海波一眼就认出,这只碗是由已经绝迹的洪江大丸泥烧制而成,而它的作者唐锡怀则是醴陵硕果仅存的两位雕瓷工艺大师之一。此碗作为醴陵釉下彩瓷高超技艺的代表,应属国家级宝物,因为这种瓷艺正面临着失传。陈海波还说,由于该碗的无法复制性,它应该放进博物馆珍藏。此后,央视二套《鉴宝》栏目向全国观众点评了这只釉下彩雕花描金薄胎碗,宣布它获得了“民间宝物优秀奖”,据悉,这是鉴宝专家们走遍全国36个城市,惟一一个获得该奖的当代瓷碗。

  踪迹:曾流徙海外

  据王先生介绍,醴陵瓷曾有过两度兴盛的“官窑”时期,一是在20世纪初,爱国实业家熊希龄向日本学习,兴办湖南瓷业公司、瓷业学堂,并将醴陵瓷向慈禧太后进贡;第二次兴盛则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醴陵釉下五彩瓷艺专为毛泽东、周恩来制作茶杯餐具,为首都十大场馆提供瓷器用品因而重振雄风。唐锡怀的这只惊世瓷碗,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制作于1974年。王先生告诉记者,当初唐锡怀烧制瓷碗时,一共烧了几十只,然而,最后成功的只有两只。“十窑九不成,要靠经验,也要靠运气。”他解释说。

  据王先生介绍,1974年,唐锡怀烧制的这只雕花描金薄胎碗在广交会上展出,一个美国商人用2万美金买去。但几经辗转,这只碗最后还是回到了唐锡怀本人手中。本身就是醴陵人的王先生获知这个消息,连续几个月上门拜访,最后终于说动了唐锡怀,将这只碗收到了自己的手中。

  为什么收藏当代瓷器

  “别的收藏家都偏好收藏汉坛唐碗宋瓶元碟这样的古瓷,觉得是文物,艺术投资价值高,但我觉得,像醴陵瓷这样的当代精品,代表着当代高超的瓷艺,为什么就不值得我们耗费心力去收集,去宣扬呢?”王先生说,自己收藏当代名家的醴陵瓷,就是想把当代的精品留住。另外,当代的作品,收藏成本相对低廉,市场上赝品又很少,很适合自己这样的工薪阶层收藏。

  “收藏到了这样的程度,就不仅仅满足于个人欣赏了。”王先生告诉记者,在某机关单位工作的他,曾成功策划了以釉下彩瓷作为礼品送给香港特首、庆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活动,以宣传我省的醴陵釉下彩文化。最近,他还向省市有关部门写建议书,希望能将长沙窑与醴陵釉下彩捆绑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