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灯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灯具发生了重要变化,秦汉以来那些琳琅满目的灯具,似乎一下变得单一了,无论从品种、质地、造型,都无法与汉灯匹敌。铜灯具仍然零星制作,陶灯具仍在继续大量生产,瓷灯具已广为普及,成为灯具的主流。从造型上看,人形俑灯明显减少,动物形灯烛相对增多,多枝灯也大大减少。 

 
 

  当时,青瓷灯具逐渐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由于材料、工艺以及时代审美观念等诸因素的变化,灯具造型较前代产生了重大变化。瓷灯具以瓷土为原料,以拉坯成型为主,采用拍片,模印等成型方法,使造型趋于小巧、简便、实用。 

  瓷油灯的造型基本上由灯盏、灯柱和底座三部分构成,但局部构架及装饰的变化是较大的。有的灯盏和底座均为大小近似的碗形,盘中的灯柱多为内空通底、上细下粗的管状。高约15-30厘米。在此基础上,一些灯具的承盘再加三兽蹄足,但灯柱相对缩短。 

  三国两晋时期的灯具大多制成动物的形状,如羊灯、狮灯、熊灯等等,或者用动物纹作装饰,造型新颖,风格朴素。到了南北朝时期,青瓷油灯大量进入寻常百姓人家,造型更为简化,有的在一盘形底座中置三足炉作灯盏;有的只在灯盘中心出一小矮圆台,以架软灯芯,台沿上竖一扁柱,柱上有一二个小圈;或者只在盘沿设一扁柱,作为把柄。灯盘心内的小圆台,是作为将软灯芯架上台点燃用的。 

  相对而言,南方地区的瓷灯生产较早。而北方地区直到北魏才开始烧制瓷器,长期以来,北朝的瓷灯发现很少。1981年1月,太原市北齐娄睿墓出土的宝珠覆盆莲瓷灯,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制作精美,与南方青瓷灯具精巧纤细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北方陶瓷特有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