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的故事:六赴瓷都求反证

  两年之内6次前往景德镇,只是为了观看仿制品的制作过程,黄国强的钻研精神在收藏界是出了名的。 

  上世纪80年代,黄国强就对古瓷器非常感兴趣。他自言“对好东西有感觉”,碰到感觉不错且价钱合适的就买下来。1996年,他花500元买了一只天球瓶,送给广东东莞的一位朋友作为乔迁之喜,一专家看过后称至少值8000元。黄国强说,那时只是凭感觉判断好坏。 

  1997年,看好收藏业前景的黄国强开始投身其中。要在这一行立足,就得做这一行的专家,瓷器新旧难辨,仿制手段也日益高明,黄国强决定前往瓷都景德镇,寻求反证。 

  景德镇遍布瓷器作坊,黄国强买上几件瓷器,便和一些老板混熟了。他整天泡在作坊里,观看一些仿制品的制作过程,从选料、成型,到绘画、烧制,他细心揣摩、反复印证。两年时间,他六赴景德镇,最长的一次待了半个多月,把各种仿制品的底摸了个透,再由此反观旧瓷,不禁有豁然开朗之感。 

  在研究仿制品的同时,黄国强频频前往各地的博物馆观摩真品。他能在故宫陶瓷馆待上一整天,对着一件精品“目不转睛”地看半个小时,用他的话来说是要“看进去”。这种一般人深以为苦的事情,在他却是一种享受,“胎、釉、彩,形、色、神,一件瓷器可看的内容很多。好东西越看越舒服,越看越有一种神往的感觉。” 

  这些年,黄国强购买专业书籍、资料就花了2万多元,他说:“不看书,不研究,怎么讲得出道理来;讲不出道理,分析自然就不深刻。” 

  黄国强研究的主攻方向是瓷器的彩料、釉质、胎土的配方、老化过程,他认为,以前鉴定多凭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借助科学手段。 

  黄国强小传: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收藏者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文博学院古玩鉴定系古陶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