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做哪一种收藏家

    收藏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说法,叫做“古董无价”,指古董从来没有定价:你说它值多少钱,但需要有买家认可。

    由于财力雄厚而又肯出大价钱的买家未必真懂得文物的历史、科学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而真正识货的收藏家又未必有钱参加“竞拍”,于是形成了一种文物市场的畸形现象: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等于经济价值。

    在当代涌现的“收藏热”中,有几种鉴赏眼光、购物标准、收藏目的与行为方式均不同的收藏家与收藏爱好者。当你在决定参与收藏活动之前,首先要考虑并决定:“我想做哪一种收藏家?”

    大体说来,时下有三种类型的收藏家与收藏爱好者:

    第一种可谓投资型收藏家。他们有经济实力,把收藏古玩当作投资手段,像许多人投资于股票或房地产一样,为了保值、增值——发财而玩收藏。他们喜欢选购高档精美的完整的肯定能够保值并可能大大增值的古玩商品,他们的原则是“少而精”,买一件是一件,件件都能“摆得出去”“能参加拍卖会”。

    根据发达国家近三十年的统计资料,投资古董收藏的增值潜力很大,有时比投资股票、房地产的获利还要高,但都是讲长期投资效益;通过投资古玩在短期内即赚大钱、发大财的事例极为罕见,而花大钱买赝品,弄得血本无归的事例倒也时有所闻。

    第二种为娱乐型“收藏迷”。他们把收藏古玩当作陶冶性情的文化娱乐活动,有点余钱便去“找乐儿”,常逛古玩市场,看见自己喜欢的古玩工艺品而又力所能及就买下来,如此日积月累家里摆满了令人赏心悦目的玩意儿;为了加深对这些藏品的理解不时翻阅有关的历史书、工具书,并不断与藏友交流切磋,可谓其乐无穷。

    他们没想通过收藏发财,一般也发不了大财,但因文物古玩的不可再生性,他们的藏品肯定可以保值。老舍除收藏明清与现代名家绘画以外,还收藏了不少古董小玩意儿,如陶俑、青花瓷碗、窑变瓷瓶等等,某次大收藏家郑振铎来访,看了老舍的小古董说“全乃扔!”老舍笑道:“我看着舒服!”看来,老舍先生也是一位娱乐型收藏家。

    第三种为学者型收藏家。他们是为了研究某一段历史、某一类古代艺术品而收藏实物标本,以有限的财力为自己规定一个收藏范围:凡与自己的研究专题有关的藏品,就是别人不要的“破烂儿”他也乐意收藏,逐渐形成系列藏品,在对比研究中求的真知,争取有所发现而成为某一类古玩的收藏鉴赏家。

    此类收藏家通常发不了财,但其藏品可以保值,他们的“富有”主要在精神、文化方面,借用一句过时的词汇,说他们是“精神贵族”也无不可。笔者在《收藏》杂志上介绍过的古碑刻拓片收藏家王靖宪,明、清民窑青花瓷收藏家胡雁溪等当属此类。

    还有一种人在市场上选购古玩时手疾眼快、出手大方,很像是个有经验的收藏家。但他们以转手赚钱为目的,属于文物商,而不是收藏家。收藏家与文物商的区别在于:收藏家视珍贵藏品如生命,只要是到了他手里的宝贝,你即使给他以十倍的利润他也不会转让出售;而文物商“买进”就是为了“卖出”,只要能获利就愿意出手。因此,他们过手的古玩虽然很多,但其“存货”却往往没有收藏家丰富。

    当然,人是宇宙间最复杂的高等动物,往往具有两重性、多面性,对人的分析绝对不能简单化。比方说收藏家吧,为了筹集资金、收藏更好的藏品,有时也会转让他已研究透彻或器型、纹饰雷同的多余藏品,甚至可能在转让或参加拍卖时获利,但对他诊视的重要藏品却宁可捐赠、展览也绝不出售。而有些文物商在经商、“倒腾”古玩的过程中肯动脑筋,不断钻研,增长鉴定本领,并把部分古玩珍藏起来,也有可能发展成为某一类古玩的收藏鉴赏家。

    时下热衷于收藏古玩的人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均数以万计,但绝大多数属于“随便玩玩”、尚未“入门”的收藏爱好者。其中少数人经过数年的努力,在某一类古玩方面有了系列藏品,也有初步的鉴定能力,则可谓已“入门”的收藏爱好者。只有极少数的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刻苦的搜求与钻研,对某类古玩有丰富独特的系列收藏,有较高的鉴赏能力,有独到的研究成果,方可称为某一方面的收藏鉴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