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醒沉睡的“皇家瓷厂”御窑遗址 再现落选贡品

  为完全揭开景德镇明清两朝“皇家瓷厂”的神秘面纱,记者采访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带我们回到发掘的现场,掀去历史的尘土,探寻年代久远的“珍宝”……

  “这是首次对景德镇御用窑厂进行主动性发掘,与以往被动的抢救性发掘有很大不同。”樊昌生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景德镇当地的陶瓷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城市改造建设,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发掘。但这种发掘是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若碰见有价值的陶瓷埋层,再由考古单位进行发掘,是被动的。随着陶瓷考古研究逐步深入,为揭开明清御窑的布局、工艺流程、产品品种、艺术成就等谜题,有关部门决定对景德镇的御窑遗址进行主动性发掘。

  说干就干!北京大学考古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手行动,一支由17人组成的强大考古队伍很快配备起来。不久,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证也办下来了。

  2002年9月,这支考古队开始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历程。修改历史的发现文物考古人员经过考证,确定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地区正是明清御窑厂的遗址所在地。前些年,考古人员就曾在遗址附近挖掘出明代永乐年间的瓷器,那是目前有关永乐瓷的绝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都没有收藏记录。珠山地区面积约为5.4万平方米。樊昌生回忆,根据文献记载,御窑建于明代洪武二年,即1369年,也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之时。明王朝灭亡后,御窑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所有,直到清朝灭亡,前后延续54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御窑设施和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樊昌生说,“实际上,我们此次考古发掘的面积并没有5.4万平方米,两次发掘其实只是其中较小的部分。”经考察发现,在珠山北麓至彭家弄以南,即御窑遗址北部一带,有一批旧房倒塌,出现较大的空地,发掘点就选在这里。

  2002年11月的一天,一处房屋建筑遗迹从表土层的泥土下“浮”了出来,这让考古队员惊喜不已。该房屋建筑遗迹坐西朝东,面街,南北长达18米,东西宽有17.4米。其建筑讲究,柱础均为石质,石柱还分大中小三号,四壁则用清代小窑砖砌筑而成。

  这是什么房子?民居,御窑办公地,或是贵族宅邸?考古队员开始查阅大量的史料。终于,在民国八年(1919年)《景德镇窑业纪事》上,考古队员查到了第十三章《江西瓷业公司营业状况》,上面记载的情况表明,这处建筑极有可能是江西瓷业公司发行所的遗址。御窑遗址附近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回忆,这里正是当年的江西瓷业公司发行所的遗址。这个遗址虽是近代遗址,但它毕竟是景德镇首次出现的官商合办的新型企业,“公司”则是当时出现在瓷业界的新事物。

  这个建筑物的出土,也修改了当地史志的错误记录。樊昌生说,从遗址的墩间填土中出土的“大清光绪年制”款御窑瓷片可知,其建筑年代不会早于光绪年间。《景德镇市志略》中称“江西省瓷业公司于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而在该遗址出土的瓷器残片上有“戊申年江西省瓷业公司试造”的字样,经考证,戊申年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这也就证实了江西瓷业公司至迟在1908年就投入生产,纠正了地方史志记载的错误。

  再现的落选贡品

  “此次发掘有可能对今后的陶瓷收藏造成一定影响。”樊昌生说,从出土的遗物来看,永乐官窑只有少量的可见年款,而宣德官窑遗物几乎每件都有六字楷书款和四字篆书款。把此次出土的文物与以往的发现相比,这两个时代生产的梅瓶“体态”也颇有不同。以往的鉴赏家、商人谈瓷器鉴定时常说“永宣不分”,事实上不仅可分,而且容易分。

  此次从官窑中发掘出来的珍品都是分坑放好的碎片,考古人员再将其粘对。显然,这些珍品都是经人为破坏后加以填埋的。那为什么要把它们敲碎呢?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古陶瓷专家刘新园介绍,景德镇官窑集中了最优秀的工匠和原料,烧造出代表当时先进水平的瓷器。为绝对确保瓷器的品质,当时官窑必须超额烧造,每百件成瓷仅有4件能入宫使用,绝大多数瓷器次品、试制品和贡余品都要被集中砸碎后填埋。樊昌生说,把相同的遗物放在一坑内集中销毁是为了便于清点和核实被销毁产品的数量,以便结清账目,同时也可避免产品流向社会或引起民窑模仿。这种用黄土掩盖落选贡品的做法并不是景德镇明初御窑厂独创的,而是始于南宋官窑制度之一。

  未完的发掘故事

  从2002年9月-12月、2003年3月-12月,考古队的两次发掘总面积只有788平方米左右,还有更大的区域尚未涉足。

  江西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彭适凡说,在遗迹中有明永乐时的四座葫芦形窑炉,窑砖规制相同,窑门排列在同一水平线上;用坑、片两种方法埋藏永乐、宣德、弘治落选贡品,且出土物品类单纯。他认为,这些应该和当时的官窑制度有关,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考古人员查阅了大量的中外史志,从这些书中的有关记载来看,明清御厂的北界在珠山北麓,至今还有残墙依稀可见,也就是说考古队此次发掘的地点不在御窑厂的范围之内。一组明初葫芦窑、众多明朝落选贡品的出土,证实明初官窑已跨越了珠山北麓。目前尚未发现明初御厂的北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其范围比晚明—清代御窑厂要大得多。因此,此次发掘绝不会是对景德镇御窑遗址的最后一次发掘,更广阔的空间等着考古队员去探寻……

  景德镇,在她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陶瓷珍品、陶瓷文化,足以让她“举世独尊”。可也正是因为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一些不为人知的陶瓷孤品深深地被埋入地下……2002年开始,几家考古单位联合对景德镇明清两朝的御窑遗址进行了首次主动性发掘,许多孤品得以再现人间,而此次发掘也入选了近日揭晓的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