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青瓷双凤油灯
青瓷,雕双凤油灯,刻瓷,五代,高12厘米,灯身雕有双凤,是以取此为名,下为塔座。这是爱新觉罗毓岚最喜欢的个人藏品之一。没事的时候就总是把它拿在手里把玩,后来又给它拍了不少的照片,可是,每一张照片都反映不出那对双凤的翅膀来,这回和我一起去的摄影记者把片子给毓岚先生送去,他见了片子很是喜欢。因为东西多,有时候想找出一样来看看,一找有时候就是大半天,而结果有时往往还是找不着自己想找的东西。把自己喜欢的玩意儿拍成照片,找起来容易,不费劲儿。
青灯一盏照天明,黄卷一册苦读书。“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面对这盏油灯,可以让我们联想起许许多多的东西,油灯的历史是很悠久,在它的发展历史中,逐渐积淀出了丰厚的具有人文内容油灯文化。油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古时候有不少的文人雅士,对油灯多有称颂,如魏晋时期庾信的《灯赋》,如江淹的《灯赋》,如谢眺的《咏灯诗》,如唐韩愈的《短灯檠歌》。“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油灯起源和人类用火有直接的关系,它也是人类照明的需要的反映。考古资料显示,早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北京猿人就已经将火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据称最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成型的灯具。古代有人把灯具的发明归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说明灯具使用之早。
最早的灯,有那么点儿像陶制的盛食器“豆”。“瓦豆谓之登(镫)”,它上面是盘,下面是座,中间有柱相连,雕双凤油灯的形象就是如此,虽说它的形式比较简单,但它却是我国历史上油灯的基本造型。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油灯在造型设计方面,虽然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它一直也没有离开过这种基本的形式。
唐代的人最聪明,发明出一种“省油灯”,这种油灯到了宋代的时候还非常流行,油也是一种能源,也是应该加以节省的,可见远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就注意到节能问题了。陆游对于这种灯有过一段文字很准确地描述了这种节能灯,“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一半。”(《陆放翁集》)“书灯勿用铜盏,惟瓷质最省油”。又是古人节能的一证。
油灯虽小,但它也是一种文化和文明的见证。毓岚先生是个读书人,也教书,面对这盏小油灯,可以联想,可以欣赏,可以无言,可以自语,总之,这盏雕双凤油灯给他带来过许多的快乐。当我们把照片给他送去的时候,毓岚先生说片子拍的真好,上面的双凤拍的多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