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仿生瓷有市无价

   尽管读者展示的鸡首壶和象嘴壶神形兼备,但吴教授估价仅1000-2000元收藏界一般把模仿动物造型的瓷器称为仿生瓷。在本周鉴赏活动中,读者带来两件唐代白瓷器具,一件鸡首壶,一件象嘴壶。两件瓷器皆神形兼备,展现出唐代文化的魅力。

  鸡为古代六畜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因为鸡多产,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祈求多子的象征,因此常作为陶瓷器装饰纹样。

  鸡首壶在两晋时期便已出现。隋唐时期的鸡首壶,鸡首逐渐变大,壶身由矮小到瘦长,颈变细。读者展示的这件鸡首壶的鸡首,高冠圆目,张口作啼鸣状,颈上有装饰性羽毛。壶肩后部“伸”出把手。

  鸡首壶壶身有图案。由朵花卷叶组成的圆形图纹内,是一个武士骑射。有专家认为,这说明当时的唐代文化,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这件鸡首壶胎灰,有土沁,瓷器淡土黄色,底部无款。壶本来有盖,现已遗失。

  另一件为象嘴壶。这件象嘴壶壶口为一象首造型,象鼻向上扬,象嘴张开。象嘴壶的口为葵口。总体上给人一种浑圆丰满稳重的感觉。

  吴教授介绍说,这两件仿生瓷尽管是唐代瓷器,但其市场价格只有1000-2000元。吴教授谈收藏宋瓷风韵依旧在

  文!吴应骑当下,许多藏友的收藏视角似乎都聚集在清三代的官窑上,这些尤物因其华美的色彩,精湛的工艺而受人青睐。而对造型淳朴内秀,釉色莹润的宋代瓷却问津甚微。

  其实,宋时有胎质细腻纯净、有“紫口铁足”的“官窑”瓷;有因烧制时胎釉收缩不同步而形成疏密有致的“白圾碎”;有“金丝铁线”之纹的“哥窑”瓷;有列为“百代之冠”、胎土细润、厚若堆脂的“汝窑”瓷,被人们视为稀世之宝,珍若天球河璧;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窑”瓷,因其紫云红霞,异彩斑斓,加之釉润如酥,厚而不垂,受到大清几朝皇帝的厚爱。

  这些名瓷,誉满海内外。在宋末,就有荷兰人将宋瓷运到欧洲,价格与黄金媲美。而在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称宋瓷为“porcelanin”。此系拉丁语,意指珍珠母、玛瑙、玉髓之类。而古人更是用“夕照紫翠忽成岚”来形容宋瓷的釉色之美。

  就在世人注目清三代官窑瓷的时候,而国外有识人士却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宋瓷上。1988年5月,在苏富比拍卖场上,一件“南宋官窑笔洗”拍出2200万港元。1991年2月,在佳士得拍卖场上,“宋哥窑八方壶”尽管底足有残,但仍拍出1100万港元。同年11月该行又拍出一件“南宋郊坛下官窑瓶”,以275万美元成交。可见,宋瓷的风韵依旧,藏友不可疏忽。收藏?行情高古瓷身价

  不及明清瓷尽管是唐代瓷器,但其市场价却只有1000-2000元。这与动辄上万的明清瓷器相比,价格悬殊。

  元代以前的陶瓷器一般被称为高古瓷。元代以前的瓷器大多都是日用器,传世很少。

  但现在收藏市场对高古瓷的基本认识是,除宋代官、哥、汝、定、钧5大名窑外,其余大部分工艺水平与明清瓷器相比,有很大差距,属于瓷器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由于受国家文物政策的影响,市场上真正的高古瓷精品还不多见。

  近年来,随着海外市场的热炒,清代瓷器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彩瓷系列成为中国古董市场上最热门的追捧对象之一。比如2002年春季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粉彩《福寿》纹橄榄瓶以4000多万元港币成交;同时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以3200多万元港币成交。

  而高古瓷价格与之相比,仍旧相当低。资料记载,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南宋龙泉窑粉青菊瓣碗价格才200余元;一件汉代绿釉带浮雕狩猎图的釉陶壶也在千元以下。在本报组织的收藏鉴赏活动中,包括一些汉陶、唐三彩以及宋代以前的魂瓶,吴教授认为其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包括美术价值都非常高,但其投资价值却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