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时浅绛彩瓷画名家中,汪友棠的名声卓著,尤以宋人风格山水画见长,传世浅绛彩瓷作中也大多为山水画,其实汪友棠的人物画更精彩,只是存世作品不多,今人不甚了解而已。笔者近日觅到一只汪友棠作“榴开百子”图小酒盅,使我们对这位名家的画艺有了新的认识。
此小酒盅口径6厘米,高3.5厘米,绘有一个熟透而开裂的大石榴,无数榴籽像一颗颗红宝石样嵌满榴身。大石榴上趴着两个顽皮而可爱的童子,双手攥满了榴籽,嘴唇已吃得鲜红欲滴,似乎还不满足,在淘气地斗着嘴。其中一个上身赤裸的童子贪婪地盯着另一个手中的石榴籽,另一个童子撅起小嘴赌气地瞪着对方,双方互不相让。在这方寸之间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把石榴画得比人还大,而童子的脸庞只有豌豆般大,眼鼻嘴却像几粒灰尘那样细微,然而却画得神采飞扬,把娃娃的天真和童趣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惜墨如金、笔到意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酒盅小巧,画面有限,作者有意将侧身的婴孩沿底足而画,底足成了一座石凳,小孩仿佛正好坐于石凳之上,真是构思巧妙至极,非常人所及也。
整个画面设色淡雅,以红色暖调为主色调,借以表现欢快幸福的“榴开百子”的主题。但同是红色的石榴花、石榴籽、石榴皮、侧身童子衣裳、正面童子肤色及白里透红的脸却深浅有致、层次分明、毫不含混,真可谓“红分五色”,把彩水墨画应用得炉火纯青了。
由于在瓷面上作画,浅绛彩大多画得粗率,人物大多也是千人一面。而汪友棠的人物画极富个性,脸上五官虽着墨不多,看似随意点画,却出神入化地把人的眼神、情感和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除了绘画功底深厚,还需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