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增:期待定瓷走入寻常百姓家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这是史上对定瓷的最高赞誉。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烧制始于唐代,北宋时期进入鼎盛,后毁于元代战乱,造瓷绝技也随之失传。

800年后,定瓷在以陈文增为首的一批民间艺术家的苦苦坚持下,终于得以恢复。30年后,定瓷又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作阳春白雪,置身于艺术的象牙塔,还是作生产生活用瓷,让定瓷走入寻常百姓家?

1 失传800年定瓷工艺艰难恢复

定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定窑烧制的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匀净,薄而坚硬,同时还有黑、紫、红、绿诸色,多为高温窑变形成。定瓷装饰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以剔、堆、贴各得其趣。品类有:盘、碗、瓶、樽、炉、枕、人物等。其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复烧”工艺并形成庞大的定窑体系。定瓷的发展促进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及至宋金之战,定瓷厂坊颓废,工匠南流,瓷中瑰宝从此淹没在800年的岁月长河中。

在英国大英博物馆里,古定瓷还被作为古代艺术珍品收藏着。现藏于故宫的国宝“孩儿枕”就是定瓷名作。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提到了定瓷一事。此后,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定瓷恢复了新生。1972年,定窑制瓷工艺恢复工作逐渐展开。从那时起陈文增就开始参加定瓷恢复研究,由于封建社会的传承规习以及口述、心烙的传承方式,关于定瓷的制作技术、工艺配方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这为定窑的恢复工作设置了很多障碍。但陈文增和他的伙伴蔺占献、和焕等不畏艰辛,30多年来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掌握了宋代定窑制瓷工艺,使沉寂了800多年的定瓷重现人间,再现了宋代定窑的神韵。

在1996年举行的定瓷鉴定会上,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工艺美院的专家看到摆在面前的定瓷作品惊叹不已:“你们生产的定瓷,已经达到了宋代定窑的水平。”

今天,定瓷生产除保留传统定瓷优秀品种外,已开发创作出人物、壁饰、灯座、文具、八卦壶、魔壶、雕龙盖杯、自律杯、茶盏、餐具、饮具、旅游纪念品、电影道具、微缩建筑工艺件等八大系列、数百品种,完成了仿古定瓷向现代定瓷的接轨和移植,为当代生活增添了丰富的文化蕴涵。

2 荣誉等身昭示艺术家生涯

陈文增被学术界誉为“名窑复兴时期的中国定瓷之父”。

近年来,擅长诗、书的陈文增根据“定窑以装饰见长”的传统,以瓷为载体,以诗书作咏唱,自制定窑瓷器并自刻诗书,独创了“瓷、诗、书三联艺术”。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由定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增创作的“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刀法以定窑镌刻为主,立意新奇、高雅别致,被定为国家珍品,由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去年底,定瓷刻花安泰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陈文增已有数部专著问世,涉及定瓷以及诗、书、画、联等多个门类,可谓是荣誉等身,他还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五大名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200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首都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3 阳春白雪让定瓷远离百姓视野

陈文增独特的“瓷、诗、书”三联艺术荣获吉尼斯艺术成果之最,“小口刻花瓶”被中国工艺美术界称为“华夏一绝”。今天,定瓷以仿古、创新、奇特开拓着市场,同时,由于定瓷器件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不含任何有害成分,属环保绿色产品,定窑产品已经走进国内外众多收藏者的柜子里和博物馆的橱窗里。

陈文增、和焕、庞永辉、韩庆芳等人设计制作的定瓷艺术品早已蜚声国内外艺术领域,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工艺品。如今,拥有一件定瓷艺术品已经成为许多收藏爱好者心中乐事。

然而由于定瓷生产规模较小,成本高,目前主要生产的还是艺术瓷,因此定价很高,少则数百元,多数上万元,乃至数十万元,很难一时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对此,陈文增深感遗憾,他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普通百姓不敢问津的定瓷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

作为唯一有能力生产定瓷的厂家,定瓷公司只在上海、北京几个大城市设了展销点,定瓷产品供不应求,“工厂的30多名工人没有能力生产足够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陈文增说,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定瓷生产厂家仅有曲阳陶瓷有限公司一家,规模小、产品少,使得定窑产品供不应求。

4 免费转让定瓷工艺配方

去年11月26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曲阳举办了定窑恢复30周年庆典活动。52岁的陈文增面对从全国各地赶来的陶瓷领域专家和学者,郑重宣布,将把历经30年研究出的定瓷烧制工艺和配方面向社会有条件无偿转让。

“无偿使用定瓷配方”的三个条件,受让单位必须在曲阳县工商部门注册;受让单位注册资金必须在100万元以上;出让单位负责受让单位的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陈文增说:“定窑历史上就在曲阳,受让单位在曲阳县工商部门注册更利于定窑的发展;而注册资金100万元,是因为购置设备、简易厂房至少需要投资100万元。”“配方放在保险柜里是体现不出它的价值的。”陈文增说,有条件无偿转让配方就是要让配方走出保险柜,实现它的社会价值。

目前,已有多家单位找到陈文增,希望合作,这正符合陈文增的想法。他太想把定瓷做大了,“我们经过30多年的探索研究,吃尽苦头,今天终于把定瓷配方开发出来了,如果我们再像封建社会的小手工业主那样,无疑会大大妨碍定窑的发展,没准哪天定瓷的配方还会失传,所以我们才做出这个决定。”

5 期待定瓷走入寻常百姓家

“将定瓷推向民用,推向生活。”陈文增认为,定瓷向生活用瓷方向发展并走进寻常百姓家,并不代表定瓷贬值,而是艺术陶瓷和生活用瓷双向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定窑制瓷工艺再创800年前辉煌的同时,也使定瓷产品再现辉煌。”

作为恢复定瓷第一人,他比任何人都更期待着,定瓷厂能够像石雕厂一样,遍布曲阳境内。陈文增说:“现在只有我们一家,要是从挣钱的角度看,当然是件好事,但从定瓷发展上看,就不是件好事了。”

陈文增说,有条件公布定瓷配方并非一时兴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主张将定瓷推向民用,推向生活,“定瓷雅俗共赏,雅的可以放在柜子里观赏,俗的可以使用。”要想让定瓷走向世界,走向辉煌,前提就是走向民用。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定瓷在曲阳的规模生产。陈文增用近30年完善了定瓷配方,但要实现定瓷的规模,只靠一家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

定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恢复迄今已有30年,从业人员从原来的上千人减少到现在的几十人,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生产厂家也唯有曲阳定瓷有限公司一家。限于小规模生产,定窑的产品曾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经验、技术来之不易,但必须要把工艺传授给下一代。当代陶瓷艺术家必须从历史上那种匠人的圈子里跳出来,留下文献,带出学生,才能使我们的传统工艺后继有人,得到长久发展。”陈文增表示,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再现我们传统民间工艺的辉煌。

陈文增说,“我期待着定瓷在曲阳的发展,既能再现宋代定瓷的辉煌,又能让每个家庭都能消费得起定瓷产品。无论是曲阳人创业,还是外地企业到曲阳投资都可以,我们只希望集社会力量,来实现定瓷在曲阳的规模生产。”陈文增说,“曲阳是石雕之乡,现在有石雕厂200多家,如果定瓷厂也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就可以在曲阳再现定瓷宋代的辉煌了。”

县里的领导都很重视定瓷,正在帮助规划扩大生产规模,相信不远的将来,定瓷生产就会迎来新的生产局面,那时,定瓷就会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陈文增和他的伙伴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2000年,陈文增创作的“定窑白釉刻花瓶”、和焕创作的“祖国万岁”白釉剔花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0年,陈文增设计的手控魔壶获国家专利证书,同时荣获日内瓦全球发明家协会金质奖章。

2004年,陈文增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并获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

2005年,陈文增创作的“瓷、诗、书三联玉柱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20年成果展特别奖。

2006年,陈文增创作的“定窑双节瓶”获文化部第二届国际文化产业交易会金奖。

2006年陈文增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古陶瓷学会授予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特殊成就奖,蔺占献、和焕被授予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特殊贡献奖。

2006年陈文增作品定窑莲纹刻花盘口瓶、定窑牡丹纹三联艺术贵妃瓶及和焕作品定窑“玉蕖照水”剔花罐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2007年陈文增被授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