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值得投资的陶瓷艺术家

  当代从事陶瓷艺术瓷创作的人,成千上万。但真正值得投资者收藏作品的陶瓷艺术家主要是以下三类人:

  陶瓷专业的资深教授。这些人大部分年龄在60岁以上。他们对当代陶瓷艺术的贡献,不仅体现于他们对艺术瓷的创作上,而且还突出体现在他们陶瓷理论造诣,对陶瓷历史有精深的研究。因此,他们在近现代陶瓷史上具有影响力。这些人的作品,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与传统的景德镇瓷器也有明显不同,在器形、用色和题材上,都有创新,有些甚至惊世骇俗。

  国家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人。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国家级评定职称,人数很少,这部分人普遍年事已高,由于其作品艺术价值比较早得到人们的认可,其相当多的作品为藏家看好,价格最高。景德镇目前具有国家级大师资格的仅有32人。

  再就是不具备以上职称,但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陶瓷艺人。

  在以上三类人中,我偏爱教授的作品。而我的收藏品中,以资深教授的作品为大宗。为什么呢?著名画家吴冠中最近指出,美术界大部分画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的作品情怀和境界上不来。在当代名瓷的创作团体中,同样存在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而资深教授们的作品有如下特点:

  1.创新性。艺术在于个性,在于创新。在千年景德镇,简单地模仿,继承前人似乎仍然是创作的主流。李菊生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由各代陶瓷绘画器皿组成的历史画廊中,人们可以发现,凡是能够直观地较为强烈地表达作者创作个性的绘制,都难以承传。数以万计的陶瓷文物揭示着这样一种失衡:瓷画追求从官、从俗、从众,排斥独特个性;追求图案的严整平和,排斥富有创意的变形;追求对器皿的装饰性,排斥绘画艺术的独立性,几乎各个朝代都存在着艺术灵性与王朝统治年限背反的规律:封建王朝越长,体现在瓷画中的创作个性被扼杀的数量就越多,个性作品就越少。而这些教授对陶瓷艺术史有深刻的研究,对现实有深刻的反思,对未来的趋势有明确的把握,其个人风格极为明显。比如施于人,将民间青花,剪纸等因素和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周国桢教授在雕塑中率先采用粗质材料和高温颜色釉的应用;李菊生教授创作题材上的人文趋向和高温颜色釉的表现;李林洪教授的现代抽象的陶板山水画;郭文连教授采掘婴戏场景的独特视角;张学文教授对青花釉里红的独特理解和表现;钟连生教授的等等,在他们的领域,无不处于领先位置。

  2.艺术造诣全面。这些资深教授,诗,书,画,印无一不精。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随意调动多种艺术形式为自己的创作服务。观他们的作品,不呆板。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享受。比如李菊生,李林洪的书法的潇洒,周国桢高温颜色釉的变幻,张学文教授的构图等等,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3.内容重于形式。他们大都极为重视作品本身的内涵,而不是单纯的题材的重复。因此他们的作品表现力极为丰富。一眼观之,就被深深吸引。比如周国桢教授的简约与夸张,李菊生教授将人文典故的入画,无不使形式忠实地服务于作品的题材与内容,是内容与形式有机的结合。

  以上原因,就直接决定了在三类人中,资深教授的作品的价值与价格,在未来会不断走高。目前,这些教授的作品数量和其他二类人比较,就比较少,今后也不会有突破性的增加。其一是因为年龄和创作精力的问题;其二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态度比较认真,从不轻易放出自己的作品;其三是他们对价格普遍比较在意,从不肯送人或低价出手。因此,资深教授的作品价格比较稳定,市场运作也比较规范。未来引领当代名瓷风尚的应当是这批资深教授,其价值会出现突破性的上涨。在我国顶级拍卖行拍卖的作品中,一半以上是教授的作品,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在众多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不能面面俱到,要有自己的选择标准。我的选择标准是:

  1.工艺和表现手法的创新。李菊生教授指出,传统画风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题材具有各方认可的“保险度”;二是大量临摹成名之作。它一方面使复制赝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又扼住了这门艺术的咽喉,以致画工云集的“瓷都”有一个怪现象;一些绘制过大量花鸟或人物画的艺人,脱离了传统的画稿,就成了不会“造型”的“画家”。有的大师,从题材到表现手法,千篇一律,艺术水准一般,但价格很贵,就不值得入藏。宁愿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师作品上。在新晋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我看好赖德全,宁勤征和李文跃三人。在新晋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我看好范敏祺。这四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技艺全面,青花,粉彩,综合装饰无所不能;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猎。但与此同时,每个人的艺术个性有十分突出。赖德全是珍珠彩的发明人;宁勤征的颜色釉装饰独树一帜;李文跃以粉彩和综合装饰手法有机结合,且理论造诣突出;范敏祺的古代仕女和牡丹,虽然是老题材,但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社会职务和专业知名度。相对与资深教授,这一点就更为重要。因为资深教授们虽然没有什么社会职务,但其教授的资历就足以说明其学术地位,再加上前面论述的理由。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要想得到艺术市场的认可,就必须足够的活跃。上面说的四人,分别担任专业或行业的重要职务。而且还会继续巩固和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3.如果不具备以上所说的二点,那就必须在题材或手法上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地方,其他人不好模仿。在老的省级大师中,我看好朱正荣和吴胜华。这二人虽然不是国家级大师,但在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属于资深的。朱正荣的釉下彩,釉中动物装饰,综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表现手法,有别与传统的动物画。而且创作的难度很高,极难被模仿;早几年朱正荣作品的价格相对与其他省级大师并不高,因此我有机会收藏了五副作品。同样,吴胜华早年师从刘雨岑,传统国画功力很深,用笔老辣,没有身后国画功底的人也很难模仿。吴胜华为人低调,但也就此练就了其朴实,内敛的画风。

  第三类是没有教授或大师头衔,或已经过世的艺术家。对这一类艺术家,我们要特别小心入藏。这里有几点必须注意:

  1.作品的真伪问题。对于初入此道的收藏者,我建议最好不要去碰这一类艺术家,除非你有很好的鉴别能力。当代名人瓷的火爆,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一类艺术家的文字图片资料非常少,更不用说作品了。收藏者见得少,“上手”的机会就少,盲目入藏,往往会买到仿品。而艺术品收藏,讲究的是“不怕买贵,就怕买假”;

  2.当代名人瓷市场里,生前默默无闻,生后一飞冲天的情况几乎没有。大多数情况是这些艺术家不为市场或一般收藏者所知,但在行内是有很好的口碑的。因此,不要寄希望于挖掘所谓的“黑马”,而是要认真钻研当代陶瓷史和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多和艺术家们沟通,才能对这一类艺术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例如景德镇艺术瓷厂的老艺人李镇生,山水技法传统功力深厚,晚年更独创翠色山水,用单色在瓷板上绘出五分墨色,其功力非一般人所能。他创作态度极为认真,作品数量不会很多,现在购买也不会比在世的大师们便宜,甚至价格更高,因为他的艺术造诣,行内早已定论。

  3.不要盲目地将这一类艺术家的价格和教授与大师们对比。决定艺术品价值的,最终还是艺术家本人的艺术造诣和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拿已经过世的傅尧笙来说,生前并没有被评为大师,但行内对他的评价相当高。归根结底,还是作品本身来说话。上边分析的资深教授和优秀大师们具备的那些特质,他几乎都拥有。他的作品,很早就进入拍卖市场,价格也至少和大师们相近,甚至更高。

  以上所说的三类人,是以陶瓷为专业的艺术家。还有一些画家,也在积极介入陶瓷艺术创作,有的和著名的陶瓷窑口合作,有的甚至成立了自己的窑口。这些画家的瓷艺作品的价值,应当要以他们在当代美术史的地位为主要的参考依据。比如我收藏的上海画家陈家冷和广东画家陈永锵的陶艺作品,都是在他们自己的窑口制作,而他们已经是全国的一流画家,因此,他们的陶瓷作品的价格,甚至会高于绘画作品的价格。我还收藏了海派的另一位著名画家杨正新的陶瓷作品,其陶瓷作品的数量远远少于绘画作品的数量,再加上陶瓷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废品,最终合格的陶瓷作品数量很有限,因此也会大大高于其绘画作品。

  我国其他窑口的收藏思路,应当和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大同小异。但由于市场市场认可度的问题,有经济条件的收藏家,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只对其代表人物的精品进行收藏。比如我亲自从当代汝瓷的创始人,汝官窑成功仿制者朱文立,以及当代钧窑泰斗及古钧窑鉴定家,钧窑唯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手上收藏的精品。即使是景德镇艺术家,也有时会到中国的其他窑口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周国桢教授,就曾在河南的禹州用钧窑的颜色釉来进行动物挂盘的创作,这在通常是用单颜色釉来装饰整个器皿的钧瓷产区,是一种创举,因此载入晋佩章著《钧瓷的艺术》一书。我就收藏一批周教授的这类挂盘。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收藏达到丰富藏品的品种和涵盖不同地域窑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