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陶瓷制造业历史悠久。考古学家在我省发现最早的陶器,经测定距今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在明清时期,大通桥尔沟农民就采用当地青泥,手工捏制出造型后,再用地窑烧制砂罐、砂锅、砂火锅等生活物品,由于制作精良、经久耐用,所以,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
1930年,来自甘肃的陶瓷工匠们来到西宁小峡,建起了土窑烧制砂器和黑瓷,后命名为小峡缸厂。这个厂是西宁第一家初具规模专门制作陶瓷的工厂,但到了1953年后便停产了。
1943年,从甘肃窑街来了二十多位陶瓷技工,在大通小煤洞口建成容积为三十多立方米的倒烟窑4座,工人有四百余人,采用当地的青泥、石英石和煤就地生产白瓷和黑瓷。白瓷产品主要有茶壶、茶杯、碗、盘子等;黑瓷产品有缸、盆、坛子等。当时该厂命名为大通缸厂。青海解放后,厂子经过改建,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75年生产黑瓷27.4万件,还增加了工业陶瓷、水管等产品,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的佼佼者。1962年厂子分为西宁市第一陶瓷厂和西宁第二陶瓷厂。一厂以生产黑瓷、水缸为主,二厂以生产白瓷为主,兼产电瓷瓶和耐火砖等产品,后来实现了原料处理球磨化、泥料输送管道化、烧制隧道化等现代化生产。1975年生产白瓷279.6万件,创历史最高水平,还增加了少数民族的日用品——龙碗,并试制成功高档酒具及美术瓷器。1985年生产电瓷瓶830吨,远销省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