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销广彩价值不逊景德镇民窑

“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日前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展出了180余件(组)古老精美的瓷器,也使得历代大量出口的外销瓷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跟传统意义上的“官窑”相比,被某些行家称为“不中不西不入流”的外销瓷总体工艺水平相对粗糙,回流藏品也日渐增多,但它不像当代艺术品可以无限量产出,这种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潜在的艺术价值。然而,目前市场上外销瓷的价格远比内销瓷低得多。有专家认为,广彩外销瓷因画工更精、难度更大、存世量更少,价值或高于景德镇出品。

行情逐渐走火高价拍品频出

有数据显示,明清时代中国出口到西方的瓷器大概有1.5亿件或更多,但由于各种原因,大约只剩下不到10%,约一两千万件左右,它们大都收藏在博物馆中或藏于一些上层人士的家中,能在欧洲市面上流通的大概只有50万件左右。 

如同大家熟悉的“南海一号”一般,外销瓷交易最早是从“海捞瓷”拍卖开始。2007年1月29日至31日,苏富比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拍卖了从越南海域打捞上来的约7.5万件中国清代青花瓷,引起了全球收藏家的关注。为期3天的5场拍卖会取得300万欧元的总成交额,高出之前200万欧元的最高估价。然而,由于绝大多数“海捞瓷”是作为日用瓷而烧制的,品位都不高,这无疑让许多人都误解了外销瓷的价值。事实上,在拍卖市场上,精品外销瓷的天价并不少见。2011年7月7日,美国赌场大亨斯蒂芬·韦恩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7400多万元的高价买走了18世纪嘉庆年间的4件套瓷瓶。而一对采用巴洛克式装饰风格装饰后的康熙粉彩包铜装饰盖罐,成交价也达到110多万元。在今年的北京华辰春拍中,一件元青花鱼藻纹大盘以6888.5万元成交,成为该拍卖行瓷器拍卖的最高价,也创下了国内外销瓷拍卖新纪录。

“回流”广彩:画精升值潜力大

部分藏家觉得外销瓷纹饰含有西方艺术因素,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俗。其实并非如此,康雍乾三朝皇帝就很喜欢西方艺术,所以许多西洋风格的纹饰也被运用到瓷器中来,这在官窑珐琅彩瓷器上都有很好的体现。“跟传统意义上的‘官窑’相比,外销瓷的总体工艺水平相对粗糙,回流藏品也日渐增多,但它不像当代艺术品可以无限量产出,这种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刘先生认为,现在大量精美的外销瓷器回流,对于真正喜欢古瓷器的爱好者而言都是投资机会。

玩家对收藏价值存分歧

“外销瓷无论是工艺品质、保存的品相,还是物品的价格与国内普通民窑瓷器相比,都是超一流的好。市场很奇怪,现在就有不少玩家在‘鄙视’外销瓷,因为量多没得玩,还误认为外销的东西品质都不行,上不了台面。不过圈子里也有人认为,2004年的明末清初青花热的那些品种,90%以上是外销回流,这些东西反而被当作宝。上世纪90年代末,普通的青花碗只要50美元、康熙青花盘大约100美元,这与当时的官窑瓷器市场有着天壤之别。目前中低档外销瓷价格还停留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中高档品种则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一样是17~18世纪的瓷器,这些瓷器仅相当于同时期的官窑价格的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一”。

业内:胎釉影响外销瓷价格

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在受访时表示,“要重现历史,就应挑出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东西。事实上,高端的外销瓷现在留存在欧洲的藏家和家族手中。这些只有当时显赫的家族才用得起。近几年外销瓷的市场火热起来了。欧洲的大型拍卖会上都能见到外销瓷,尽管它们一般画工、颜色很美,但是对胎釉的要求却不高,更重视纹饰。这也是外销瓷最大的缺陷。”他认为,现在市场上的官窑对胎釉的挑选很严格,外销瓷过不了这关,价格就上不去。“从画工上说,广彩的难度高于景德镇的外销瓷,存量又相对少,价格应该更高。可惜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不足,市场很难推上去。”在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举办的拍卖会上,广彩瓷多以较高价格成交。比如,在2001年7月北京翰海拍卖中,一件光绪广彩开光人物碗以15.4万元成交,2010年12月在中国嘉德再次上拍时以22.4万元成交。2010年6月,一对广彩人物纹大瓶估价28万元,最终以42.5万元成交。

收藏Tips:哪些外销瓷值得买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一些中低档外销瓷存世量很大,价位仅数千元,既可以作为收藏投资的对象,又可以作为艺术品来装饰家庭。比如欧洲市场上常见到的清三代粉彩外销瓷,用料较好,画工精细,大多带有欧洲风格的纹饰,且大量存世,易于投资,而同一时期在国内生产的青花瓷器价位则几万元。

明清时输往欧洲的外销瓷主要是面对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商巨贾,除了普通订单,还有为皇室贵族专门烧制的高端瓷器。2005年,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对带有菲利普五世纹章图案的外销瓷以245.76万元成交,在当年创下了外销瓷拍卖纪录。

除此之外,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瓷器也是外销瓷的精品。比如,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个青花瓷盘,上面绘有1690年荷兰鹿特丹叛乱的图案,是根据订货的图样绘制的,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