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陶瓷 浓缩的历史呼喊

陶瓷收藏名目繁多,“口号陶瓷”却是新兴的门类,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荆门市档案局退休职工关明成。

走进关明成家,书架、茶几、阳台上,从辛亥革命时期到近现代3000余件瓷罐、瓷壶,瓷盘等摆得满满当当。

随手拿起一件,上写“光复大汉”、“十八星条旗”,再现了辛亥革命的烽火;“三民主义”、“提倡国货”,凸显了抵御外侮的决心;“实行土改”、“共同建设新国家”,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的峥嵘岁月。

关明成说,口号陶瓷,就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政治主张、政治纲领用简洁明快的文字、朗朗上口的语言,刻印或书写在瓷土上的陶瓷

口号陶瓷的历史渊源

关明成出版过两本关于口号陶瓷的著作,对其历史沿革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口号陶瓷萌芽于

明清,发端于民国,成熟于解放初,巅峰于文革时期。

关明成的收藏中有几个明清瓷坛,上有“状元及第”、“五子登科”、“孝友为先”等文字,是那个时代提倡的道德规范,可谓口号陶瓷的滥觞。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皇权统治,开启近现代口号陶瓷的先河,当时产生了大量纪念辛亥的口号瓷。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入侵,倡导国货的口号陶瓷大量出现。

解放后,口号陶瓷经历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其内容为“实行土改”、“公私合营”等。第二阶段从1958年到1965年,陶瓷口号为“三面红旗万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文革时期,口号陶瓷达到巅峰,几乎所有陶瓷制品上均有口号。此后,口号陶瓷渐渐淡出,只是在一些重大节庆活动中少量出现。

从古至今,陶瓷用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既能满足实用之需,又能满足某种精神追求。口号陶瓷多以日用陶瓷为主,主要是老百姓日常使用的罐、碗、盘、杯等,因为这些日用陶瓷制品需求量大,使用频率高,宣传普及效果好。

关明成说,中国是个偏爱提口号、喊口号的国度,简单明了的口号有利于群众接受。辛亥革命时,为宣传政治主张,需鼓动民众,那时报纸、广播等传播手段不发达,而陶瓷作为居家必备品,每天都要接触,成为最佳的传播载体之一。

民国时期的口号瓷,采用五彩、粉彩、新彩等工艺。解放初,由于形势变化快,工匠们来不及设计新款,湖北一些地方窑厂将古代人物造型与新中国政治口号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有的口号瓷。五十年代中后期到文革时期,口号陶瓷从设计、装饰、做工到烧造技术都达到新的水平。

情系“口号陶瓷

上世纪70年代,关明成便涉足收藏领域,邮票、纪念章、书籍等门类都颇有规模。真正与口号陶瓷结缘,还是在1997年调入荆门市档案馆工作后。他发现许多日用陶瓷上都记录有反映时代的口号,每一个口号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于是便萌生此念,并一发不可收。

15年时间,关明成利用节假日,几乎跑遍全国各大城市的古玩市场,与许多藏友和古玩经营者建立联系,经过不懈努力,已收藏有罐、壶、瓶、坛、碗、盘、杯、杂件等“口号瓷”3000多件,时间从民国到现代,跨越近百年。

“有人搞收藏是为了投资,我搞收藏的目的在于乐趣和研究,为社会作贡献。”这是关明成挂在嘴边的话。每得到一件藏品,关明成都要查阅史料,精心研究,找出藏品背后的故事。

关明成在《中国收藏拍卖导报》、《中国收藏》等杂志上发现收藏研究文章100多篇,参加过多次大型展览。他的藏品在湖北举办的中国第八届艺术节上作过专题展;荆门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图片展上,他的抗战陶瓷成为一大亮点;荆门市收藏家协会为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举办的“伟人毛泽东”展览,他精选30件口号陶瓷,组成的“毛泽东与新中国”专题,震撼了观众。他撰写的两本关于口号陶瓷的著述,已成为业界研究口号陶瓷的必备书。

关明成还有一件心愿,就是希望能建一个口号陶瓷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走近口号陶瓷,了解口号陶瓷,为国家和社会积累更多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