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郊菜地里,高温热浪下,几名戴帽子、撑伞的男女围着一个大坑交谈,他们身后瓷片、匣钵和泥土被堆起。走近才看清,他们共四男两女,其中一人正在超过一人深的坑内挥耙挖掘。这是记者17日探访观音阁古窑遗址偶遇的一幕。据相关资料,这是一处晚清至民国的民窑遗址,在景德镇老城区遗址中具有代表性。
寻找中的意外发现
观音阁古窑遗址在哪里?出发寻找之前只知道它西临昌江、东北近临观音阁。在观音阁附近几经询问,终于有村民指明了它的具体方位。
村民说遗址在菜地里,里面有几个大坑的就是。记者穿过一条巷子,最先出现在眼前的却不是大坑,是几名正在“作业”的人,5个人蹲坐在菜地边,脚下放着运土的簸箕,一个人在坑道里挖掘,他们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沾着泥土。从交谈看,这四男两女相互熟悉,但他们并没有对“外人”围观产生抗拒。
这个遗址土层不厚,从菜地往下挖四五十公分就有遗址遗留物。他们选择了长满杂草的地面开挖,没有破坏附近村民的菜地。挖掘翻出的碎渣、泥土在他们身后堆积、覆盖坑道,其中大部分泥土表面已经发白,只有刚挖出不久的泥土和碎渣是湿润的。
在坑内弓着身子挖掘的是一名男子,因为坑深土松,四壁可能崩塌,这名男子不时询问地面的人“没问题吧?”上面的人回答“没问题”,他就继续挖掘。他一手快速挥动手中的二齿短耙,一手不时在碎匣钵和泥土中寻找瓷片,一些瓷片他过手即扔,一些被拣出查看,大多数还是被他丢弃。
挖掘中,出现了将近十块规则堆垒着的窑砖,他们说这是到了窑口。不久,一名女子替换坑里的人继续挖掘。
“一块五卖给你,要吗”
挖掘继续进行,坑里的挖掘者拣出几块瓷片交给地面的人,其中一个碗底保存完整,擦掉泥,碗底一面有青花底款。
“有完整的吗?”记者问。他们回答,“哪里挖得到完整的,太难了”,“你要完整的,只有到樊家井去了”。很快其中一人指了下蹲在他旁边的一个女子说:“她家店里有真的。”记者表示不要。
十几分钟后,一名男子下坑接替,耙子挥动中冒出了火星。记者询问这个遗址的年代,他们称有四五百年,否定记者说的一百多年的说法。
不久,记者准备离开。刚走出不远,他们喊着“挖出了一个完整的”,记者返回在废墟上接过他们手中一个完整的青花碗,这个碗周身有泥,剥去泥土和其他碎渣,碗内底部出现一个字。
“一块五卖给你,要吗?”一人这样询问,记者把玩后表示不要。这期间其他人纷纷骑着停在不远处的电动车离开。记者把青花碗交给这名男子后,他和另一人一起穿过巷子离开这片遗址。这时上午10点不到。
曾有考古人员来发掘
村民介绍,同样紧靠昌江,遗址在几栋民房的另一侧还有分布,记者在村民所指的遗址上同样看到了挖掘痕迹。“前几年政府来挖掘了,挖了不少瓷片,不少大学生一起也来了。”知情的村民说。
据介绍,观音阁古窑遗址南北长420米、东西宽164米,被整片的菜地覆盖,总面积约有6.8万平方米。因为没有堆积的山包,1998年洪水冲毁了昌江河的岸堤,“这个遗址内的窑业堆积大面积裸露出来,堆积近10米高”。
2007年,省、市文物考古部门对这个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遗址里堆积的遗物大多为匣钵和瓷质垫饼,青花瓷片较少,所出土的瓷器以碗为主,也有盘和碟。
根据相关资料,这里出土物品的纹饰主要有缠枝花卉、折技花卉、螭龙、飞马、云气、白菜、树石、花碟等图案,还有“雨香斋”、“白玉斋”等堂名款,有的碗上画十字云和书“善”、“福”、“玉堂佳器”、“万福攸同”等青花铭文。遗址年代被认定为晚清至民国,是景德镇老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民窑遗址之一。(景德镇陶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