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陶瓷艺术的商业价值

历史上陶瓷作为几千年中华艺术文化的一张名片,使我国在世界民族文化中取得了崇高的地位并且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财富。

悉数几千年陶瓷在我们的生活中主要作为容器使用和艺术品收藏,为此诞生了宋代“五大名窑”“元明青花”等对世界有重量级影响的陶瓷艺术。明代青花瓷也随着古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在全世界大量流通和得到肯定的商业产品,犹如今天的可口可乐。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以来我们逐渐被西方和同属亚洲的日本所超越。简单的看在昆明很多大街小巷都有景德镇人的摊点。一对几米高的釉彩瓶几千元就能买到,这与同时期德国梅森瓷形成了很大的对比,同样的价钱只能买到梅森的一只普通餐盘。作为梅森瓷器的老祖宗,中国瓷器的没落令人叹息,两者巨大的差异很值得研究。看过梅森瓷的人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梅森虽师出中国青花瓷,但比后者在色彩、器型、绘画形式有了很大进步。秉承德国人严谨、科学的作风传统,梅森瓷在很多方面超越了青花,夺走了瓷器霸主的地位和中高端瓷器的国际市场。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也有进步,我们的艺术陶瓷中比如新兴的紫砂等品种同样有高附加值,正好我们来分析一下。近些年紫砂陶在全国炒的沸沸扬扬。一把普通的宜兴紫砂壶最便宜也要几百块,贵的超几十万甚至更高。笔者看过紫砂的制作流程工艺觉得与普通陶瓷严格来说并无太大差别,市面上流通的式样款识也不算很丰富。主打是宜兴紫砂土的日渐稀少的概念。过去一吨紫砂土几十元,现在涨到了七八千元。但确切宜兴紫砂土开采量还有多少没有具体官方数据。江西景德镇的高岭山上的高岭土据称还可以开采千年,何况景德镇的高岭土自宋时期就开始有开采,而紫砂土开采基本和高岭土一个时期但高岭土几百年来由于国内需求大和出口其使用量要远远大于紫砂土。个人觉得枯竭之说应该反应在其艺术形式的单一、保守上更为贴切。大部分的茶壶都是基本的形态装饰方式,名家的一把壶拍出高价马上一拥而上个个模仿。几百年几千年一个模样,是包括紫砂在内我国陶瓷产品的基本特点,当被国外优质的陶瓷压得喘不过气也没人愿意去思考改变。后世不敢超越先者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的一些劣根性和一些目光短浅的眼前利益所驱使。犹如概念中所有的工艺大师一定要性情孤傲、长胡须手握烟斗一样,我们的思维停滞了百年甚至千年。还是拿紫砂壶为例,国内炒的那么热的宝贝在国外却不见得那么火英国人喝下午茶的时候还是悠然的用着洁白的骨瓷;日本人还是低头用着挂釉的磁器展示着日本茶道……难道他们不识货?无创新、千篇一律的传统形象决定了它目前只能是小家碧玉而无法成为大家闺秀。紫砂壶是好东西不可否认,但一切事物商业炒作的太过、缺乏创新必将走入一个无法突围的怪圈,就像多年前的普洱茶一样虽然今年势头又开始回暖,但毕竟打了激素的事物发展和消亡都会很快。过分的商业炒作是很多好东西最后进入糟粕箱的强大动力。巨大的利益诱惑就像蛋糕惹来苍蝇一样带来一批投机人士、南郭先生。中国已经入世很多年,我们喜欢用全球经济文化中心来标榜但我们的商业价值观念和国际还是有不小距离。比如我们陶瓷的胎体薄是为了体现技艺而日本陶瓷胎体普遍薄是为了节约资源成本(日本每年都需从我国进口陶土)。大部分国产陶瓷都应和的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这对国内外的中青年的审美接受有一定难度,大部分人对瓷器知识缺乏了解。目前国内一些企业也有所意识,在尝试一些新的商业用途:很多商品的包装上开始采用陶瓷,例如国内很多知名酒企业的高端产品都采用瓷器做为包装容器,既体现特点又传达了一定的文化气息。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相信陶瓷“CHINA”作为我们的国家的英文名词不仅仅只给我们带来荣誉,也能给我们国富民强添砖加瓦。